Monthly Archives: September 2025

金融中心指數香港排名全球第三

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今日聯合發布第3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香港整體評分上升四分至764分,繼續位列全球第三,亞太區第一,與位列第一的紐約和第二的倫敦分數差距分別收窄至兩分和一分。   報告評估全球120個金融中心,香港在金融科技的排名由全球第四躍升至第一;在營商環境、基礎設施、聲譽及綜合方面的排名也進一步上升至全球第一,而在人力資本、金融業發展水平方面則分別位列全球第二和第三。   此外,在多個金融行業領域從業員的評價中,香港也名列前茅,其中在銀行業、投資管理、保險業、融資均繼續保持全球三甲內。   政府表示,報告充分肯定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領先地位、實力與競爭力。當前,全球政經格局複雜多變,香港保持「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憑藉內聯外通、國際化和多元包容的特質,全面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為全球投資者提供穩定、可預測的政策和投資環境,滿足他們多元化資產配置的需要。   而香港在金融科技方面獲評為全球第一,顯示特區政府和業界多年來共同努力,以科技賦能更便捷高效和普惠包容的金融服務,獲得國際認同。   政府指,會持續強化股票巿場,包括推動更多海外和內地企業來港上巿,進一步完善主板上巿和結構性產品發行機制,以及探索縮短股票結算周期至T+1等,以及推動港股人民幣交易櫃枱納入股票通南向交易。   當局也會持續提升金融基建,包括金融管理局旗下的迅清結算(CMU OmniClear)會與香港交易及結算所合作,研究讓投資者在單一平台集中管理及抵押股票、債券等不同資產,促成不同互聯互通機制的聯動。   [...]

受樺加沙影響農戶可申請救援基金

漁農自然護理署宣布,因超強颱風「樺加沙」影響而導致嚴重損失的本地農戶、養魚戶和漁民,明日起可申請緊急救援基金。農戶和養魚戶遞交申請的截止日期為下月8日,捕撈漁民遞交申請的截止日期為11月11日。    據漁護署初步調查,約300公頃的新界農地、部分養魚區的魚排,以及一些漁船受是次颱風影響而有不同程度損毀。當局會根據既定準則,從救援基金發放援助金予合資格農戶、養魚戶和漁民。   農戶若需要申請緊急救援基金,可前往元朗橋樂坊2號元朗政府合署5樓漁護署農業推廣辦事處或於網上遞交申請。查詢可致電2476 2424。   受影響養魚戶可前往長沙灣道303號長沙灣政府合署8樓、香港仔石排灣道100號A、大埔三門仔漁安街3號或西貢親民街34號的漁護署辦事處遞交申請;受影響捕撈漁民則可前往長沙灣政府合署8樓漁護署辦事處遞交申請;有關申請也可經網上提交。   養魚戶和捕撈漁民可分別致電2150 7109和2150 7099查詢。

歡迎人行推措施深化互聯互通

中國人民銀行今日宣布支持進一步深化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特區政府表示歡迎。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感謝中央人民政府和相關部委對香港的厚愛和支持,特區政府會繼續全力以赴,為國家的金融強國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人民銀行公布的措施包括支持各類境外機構投資者在內地債券市場開展回購業務、擴充互換通報價商隊伍和優化管理機制、提升北向交易每日額度逾一倍至450億元人民幣、會同相關部門在香港市場提供更多包括國債等人民幣資產,並繼續與各方密切溝通協作,加快落實人民幣國債期貨在港上市。   陳茂波表示,在國家的堅實支持下,特區政府致力深化和擴大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不斷豐富人民幣計價投資產品和風險管理工具,以滿足海內外投資者的需要。人民銀行公布的一系列措施對特區政府的工作提供有力支撐,進一步促進兩地固定收益市場協同發展。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指,隨着境外投資者在內地債券市場的參與度逐漸提升,相關風險管理工具的需求日漸增加。優化互換通機制將進一步便利海外投資者對沖內地資產的風險,有助他們更妥善管理配置組合。特區政府會與內地相關機構緊密溝通合作,擴大在港人民幣產品的選擇,全速落實推出離岸國債期貨。

提防偽冒商經局局長訪談詐騙廣告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呼籲市民提高警覺,提防網上偽冒商經局局長在訪談介紹高回報投資平台的詐騙廣告。   商經局嚴正澄清,有關所謂訪談和內容全屬虛構,事件已轉交警方跟進調查。該局提醒市民切勿透過有關網頁登入任何可疑交易平台或提供個人資料。

港交所與三個碳交易所簽備忘錄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與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深圳綠色交易所及和澳門國際碳排放權交易所簽署合作備忘錄,進一步推動知識交流與分享,並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內碳市場和綠色金融生態圈發展的合作。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今日表示歡迎,並指該合作備忘錄是大灣區內碳交易所之間的首份四方協議,標誌着大灣區內碳市場有序健康聯動發展邁向更高台階。   施政報告提出未來會加強與大灣區碳市場的試點合作,共建區內碳市場生態圈,是次港交所與多個大灣區碳交易所簽署合作備忘錄,充分展示政府和港交所會繼續積極透過不同方式推動與內地碳市場合作和共同發展的決心,鞏固香港作為區內領先可持續金融中心的地位。   港交所國際碳交易平台Core Climate是全球唯一以港元和人民幣結算自願碳信用的交易平台。除加強與大灣區碳市場的合作,施政報告也宣布政府會連同內地相關監管部門和機構,研究國家參與國際碳市場的相關事宜。政府和港交所將繼續與相關持份者緊密合作,共同完善碳市場生態圈。

8月通脹1.1%

政府統計處公布,8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1%,升幅較7月的1%略高。剔除政府單次紓困措施影響,基本通脹率為1.1%。   各類消費項目中,交通、煙酒、住屋、雜項服務、外出用膳及外賣、水電燃氣、雜項物品價格上升;耐用物品、衣履和基本食品的價格則下跌。   政府表示,隨着本地成本和外圍價格壓力應大致可控,短期內整體通脹應維持輕微。

倫敦金屬交易所增批三認可倉庫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的全資附屬公司倫敦金屬交易所批准元朗三個倉庫設立為認可倉庫的申請,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今日表示歡迎,認為有關決定標誌業界對施政報告中推動大宗商品交易政策方向的堅實支持,有助進一步完善香港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鞏固香港國際金融、航運及貿易中心的地位。   許正宇說,三個新增倉庫可即時投入運作,為業者參與國際金屬交易提供高效的交割選項,同時帶動香港海運及其他服務的發展。   他又說,香港被納入倫敦金屬交易所全球倉庫網絡不足九個月,連同早前已批准的八個倉庫,倫敦金屬交易所在港認可倉庫的總數已增至11個,令本港在硬件上更有優勢,有助打造香港成為倫敦金屬交易所在亞洲的重要交割樞紐。

教育局宣布周二周三停課

本港明日稍後天氣急速轉壞,天文台考慮明日下午1時至4時改發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教育局宣布,明日和周三停課。   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今日因應超強颱風樺加沙的最新評估和預測,發放最新資訊。   停課期間,學校暫停接收2026年度小一入學自行分配學位的紙本申請,紙本申請截止日期延至下周二。家長可選擇於本周五或之前透過小一入學電子平台遞交電子申請。   各區民政事務處提早於明日上午8時開放臨時庇護中心,供有需要市民入住。如有需要,個別臨時庇護中心會於今日運作。民政事務總署已設立24小時緊急事故熱線2572 8427供市民查詢。   保安局轄下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已提前於今日上午10時30分全面啟動,較一般情況提早逾24小時開始運作,以達致早部署、早介入的應急目標。各緊急救援部隊包括消防處、警務處、民眾安全服務隊、醫療輔助隊全員候命。   在督導委員會的跨部門統籌下,各政府部門已做好準備和應變部署,堅守崗位,上下一心,致力保障市民的生命財產和公共安全,盡力減輕風暴帶來的威脅和影響。

康文署引入市場營運模式提升服務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施政報告提出在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部分設施引入市場營運模式,並探討邀請市場參與,在指定試點營運沙灘,建設康樂休閒及水上活動熱點。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表示,原則是不可將公共沙灘變成奢侈品,令市民無法享用。   康文署引入市場營運模式旨在提供更多元增值活動,包括在博物館閉館日出租場地舉辦商業或私人活動、開放更多場地作租用、推出收費旅客導賞、開發更多文創產品。   羅淑佩今日在記者會講解施政報告相關措施時指,康文署轄下很多場地屬基建投資,收費不可能很高,也不會要求收回成本。若有方法增加收入,當局絕對鼓勵。   至於引入市場營運模式後的收費,她說要視乎營運者提供的服務,但以沙灘為例,當局的原則清晰,就是不可將公共沙灘變成奢侈品。   羅淑佩又指,很多地方的博物館晚上閉館後用於進行不同活動,認為博物館有無限可能性,既有新鮮感,也可善用場地,更能帶來收益。如在博物館舉辦商業或私人活動,當局會視乎主辦單位要求康文署提供甚麼服務,再釐定收費。

全方位部署 應對超強颱風威脅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今日主持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會議,全面檢視並進一步督導和統籌跨部門作全面充分準備和應變部署,以應對超強颱風「樺加沙」可能為香港帶來的威脅。   按照預測,「樺加沙」會以超強颱風強度在本周中期靠近廣東沿岸,本港星期二稍後天氣開始急速轉壞,星期三吹烈風至暴風,離岸及高地可能達颶風,天氣惡劣,有狂風大驟雨及雷暴,海有非常巨浪及湧浪,沿岸水位可能與2017年「天鴿」、2018年「山竹」相若。市民應密切留意天文台最新天氣消息,並盡快做好一切防風、防水浸準備。   因應「樺加沙」料為香港帶來嚴重威脅,陳國基在會議上進一步督導和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做好準備工作。保安局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已提前部署,將於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發出時全面啟動。消防處、警務處、民眾安全服務隊、醫療輔助隊全員候命,部署足夠人手,應付暴雨及強風期間可能發生的緊急事故,並協助有需要人士。   運輸署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繼續每日24小時運作,向公眾發放有關緊急交通的資訊及公共運輸服務安排。   發展局統籌應對水浸、山泥傾瀉、塌樹及構築物安全等準備工作。各相關部門的緊急事故控制中心特別加派人手,隨時啟動作全面應對。   渠務署已完成檢查及清理全港約240個容易因淤塞而引致水浸的地點,並增加約20隊緊急應變隊伍至200隊,到全港各區處理水浸及清理渠道,又提早派遣強力排水機械人到多個水浸風險較高的地點戒備,以及為水浸風險較高地區提供額外沙包。   路政署本月19日至22日再次檢測行車隧道的排水泵房設施,以及水浸風險較高的16條行人隧道的水浸警告系統,確保運作正常,又預先調配人手及器械,以迅速應對可能出現的公共道路突發情況。   各區民政事務處將提早開放臨時庇護中心,協調相關部門和機構加強防備,並動員區議員、地區三會委員和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提醒易受水浸影響的居民做好準備。 [...]

We and our partners use technologies, such as first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personalise advertising and content based on your browsing habits, and to measure and analyse use so that we can improve our website and services. Learn more about this in our Cookie Policy and about the related use of your personal data in our Privacy Policy. You can allow all or manage them individu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