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shuohk
謝展寰赴京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下午啟程前赴北京,拜訪國家海關總署、國家農業農村部等,以加強交流和合作。謝展寰周五下午返港。 謝展寰拜訪國家海關總署期間,雙方會討論保障供港食物供應、便利香港製造食品輸入內地的通關安排,以及加強食品貿易合作等議題。 至於拜訪國家農業農村部,謝展寰會就漁農業可持續發展、增殖放流、多層式禽畜養殖場、遠洋捕魚等與有關官員會面。 此外,謝展寰會與國家生態環境部及「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討論有關應對氣候變化的議題,並與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及碳中和產業發展創新專委會的代表討論綠色發展、海洋治理、碳市場等議題。 謝展寰離港期間,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署任局長。
Mar
鄉郊保育資助計劃批六項目
新一輪鄉郊保育資助計劃批出六個項目,總金額約5,100萬元,獲資助項目涉及自然保育管理協議和文化復興。 新項目資助本地非牟利機構於荔枝窩、梅子林、蛤塘、谷埔、吉澳、后海灣濕地等偏遠鄉郊地區推行多樣化生態及文化保育,包括以生態友善的方法進行耕作和魚塘生境管理;復育傳統客家文化,展現香港鄉郊獨特珍貴文化資產,豐富生態遊體驗,並提升大眾對保育自然環境及人文和歷史資產的意識。 資助計劃至今推出十輪申請,共批出56個項目,涉及資助3億2,500萬元。
Mar
修例加強建築物能源效益
《2025年建築物能源效益(修訂)條例草案》周五刊憲。環境及生態局表示,修例的目標是達到節省建築物電費、減少碳排放和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三贏局面。 環境及生態局表示,法案旨在加強本港建築物的能源效益管理制度,通過提升建築物能源效益,減少用電和發電需求,並減輕因使用更多潔淨燃料發電而對市民所造成的財政負擔,助力香港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 修訂分為五部分,分別為把全港數據中心全面納入建築物能源效益標準的規管範圍;要求更多類型的建築物定期進行能源審核;縮短能源審核周期;公開能源審核報告中若干技術資料;擴大符合註冊為註冊能源效益評核人的資格。 環境及生態局表示,法案如獲立法會通過並全面實施,估計到2035年每年可額外節省五億度電,相當於15萬個三人家庭的每年用電量。 法案下周三提交立法會進行首讀和二讀辯論。
Mar
料今年五至八個熱帶氣旋襲港
天文台預計,今年本港有機會在6月或之前踏入風季,10月或之後風季結束,全年有五至八個熱帶氣旋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內,數目屬正常至偏多。 天文台台長陳栢緯今日主持新聞簡報會,闡述對今年本港天氣展望和天文台的最新服務。他指,經綜合考慮厄爾尼諾及拉尼娜的發展情況、氣候模式的預報和其他客觀指標等多項因素,天文台作出上述預測。 他表示,隨着氣候持續暖化,天文台預計本港今年全年平均氣溫會較正常高。而本港全年雨量預測介乎2,100至2,700毫米,接近正常。儘管如此,陳栢緯說,本港仍有機會受暴雨和局部地區大雨的影響,市民應為風雨季作好準備。 陳栢緯表示,世界氣象組織報告指出,2024年是全球有紀錄以來最暖的一年,過去十年,即2015年至2024年,也是全球有紀錄以來最暖的十年。 至於香港,由於全年共有11個月較正常溫暖,其中4月和10月更出現破紀錄的月平均氣溫,因此2024年是香港有紀錄以來最暖的一年,全年平均氣溫達到24.8度,較1991年至2020年的正常值高1.3度。全年平均最低氣溫22.8度、平均最高氣溫27.3度,分別是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高和第二高。 展望2025年,預料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水溫會在未來數月逐漸上升,至今年夏季會處於正常範圍。 天文台今年繼續加強各項服務,隨着雨季來臨,會加強天文台網頁和「我的天文台」流動應用程式上的雷達及衞星圖像服務,讓市民更好掌握大氣低層的降雨情況。 為加強天氣信息發放,天文台未來一、兩個月將於「我的天文台」流動應用程式和網站新增以圖像形式顯示本港各區雨量資訊,下半年則於部分「天氣隨筆」文章內,試行預報員透過短片親自講解未來的天氣變化。 [...]
Mar
失業率微升至3.2%
政府統計處公布,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3.2%,較去年11月至今年1月微升0.1個百分點;就業不足率則維持1.1%。 期內總就業人數為3,709,500人,較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減約7,100人;總勞動人口為3,821,300人,較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減約5,400人。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儘管一些企業或會受到美國貿易保護措施帶來的不確定性所影響,但隨着經濟繼續擴張,短期內勞工市場應大致維持穩定。
Mar
第十個全民國安教育日展覽開幕
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專題展覽今日在歷史博物館開幕,為一系列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活動揭開序幕。專題展覽明日起開放予全港市民參觀。 今年4月15日為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專題展覽以全國性主題「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實十周年」為引領,回顧國家和特區政府多年來推動全民國家安全教育的發展。 主持開幕典禮的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致辭時表示,教育局以有機結合、自然連繫等方式支援學校加強國民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及國家安全意識,提升國民身分認同。 她指出,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局方會與社會各界協力同心,推動國安教育,加強全民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和責任感,營造愛國愛港的良好氛圍。 國家安全展覽廳去年8月正式開放以來,教育局積極邀請辦學團體和學校組織學生參觀。截至本學年上學期,約120所中小學、超過4.3萬名學生參觀,透過展板、三維影院、互動遊戲和動畫加深對國家安全的認識。 特區政府強調,會持之以恆把國家安全宣傳推廣工作做得更廣、更深,凝聚社會各界特別是社區和年青人的積極參與及共同努力,開拓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在實現國家強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不斷書寫時代新篇章。
Mar
建三機制使體育園運作合眾望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會見傳媒的手語翻譯短片。)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非常重視啟德體育園運作順利和符合市民期望。他認為體育園要強化機制建設,包括設立恆常會議機制、發言人機制。 李家超今早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說,已要求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與體育園管理層設立恆常會議機制,定期舉行工作會議。 他又表明體育園要強化決策機制,已要求管理公司設立應急或處理突發事件的機制,確保管理層充分掌握在場地和前線發生的問題,並確保其決定在前線、場地有效執行。 此外,李家超說要建立發言人機制,由發言人第一時間對外發放信息,讓市民及時掌握資訊,使體育園的運作合乎政府和市民期望。 他表示,政府會與管理層保持密切溝通,確保幾項新機制運作暢順。
Mar
特邀人士入境便利計劃實施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會見傳媒的手語翻譯短片。) 行政長官李家超宣布,特邀人士入境便利計劃即日實施。該計劃為來自東南亞國家聯盟國家的特邀人士提供更便利的出入境安排,促進香港與東盟經貿往來和人文合作。 李家超今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說,該計劃為東盟十國推行,目的是主動邀請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相當貢獻,又或獲邀來港出席重要活動的東盟人士,向他們提供出入境便利。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和律政司將率先發信,邀請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相當貢獻的東盟商界和法律範疇領袖參加計劃。入境事務處會透過電子平台一站式處理獲邀人士的申請。 計劃並放寬自助通關的申請資格,包括不再考慮過往訪港次數,並簡化申請簽證所需提交的資料。獲批資格有效期為三年,他們每次來港可逗留兩個月或以上,並可使用自助通關服務。 李家超指,東盟是香港在全球關係最密切的經貿夥伴之一,為香港第二大貨物貿易夥伴,該計劃方便東盟獲邀人士更積極參與在港舉辦的國際盛事、來港投資和營商,也吸引他們以香港為跳板進軍內地和環球市場,貢獻香港經濟增長。
Mar
輸入航空業勞工明起接受申請
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航空業明日開始接受第三輪申請。與首兩輪申請相同,可輸入的勞工為人手短缺最嚴重的十個前線非管理級工種。 工種涵蓋地勤人員、機坪服務員、機艙工作員、飛機維修技工/技術員、牽引車司機、倉務處理員/貨站服務員、機械/升降台操作員、客戶服務員、飛機拖車司機和維修員。 申請人須為註冊商業實體,並持有機場管理局的合約、牌照、專營權或旅客處理許可證,以及在香港國際機場經營業務。 申請人每月也須就每名輸入勞工向機管局繳交400元。機管局每年會撥出與申請人繳交總額相若的款項,用以補貼負責機場運作的本地前線員工交通費。有關交通款項去年5月開始發放。 申請手續和運作細節與首兩輪申請相若,申請人須於本月31日或之前將申請表格連同所需文件遞交予機管局。審批程序會於截止申請日期起計約兩星期完成。 計劃2023年7月推出,經過兩輪申請後,合共批出配額約4,100個,其中約4,000名輸入勞工已到港工作。 查詢可致電2188 6603聯絡機管局。
Mar
三大學提交建設新醫學院建議書
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邀請有意成立新醫學院的本地大學提交建設第三所醫學院的建議書,今日截止前共接獲三份建議書,分別來自浸會大學、理工大學和科技大學。工作組將展開下一階段工作,按照已制定的準則評核建議書。 工作組早前已同意採用全面和綜合評核方法,按已訂定的十項主要考慮條件,從多方面評核大學提交的建議書,包括創新策略定位、課程結構與評估方法及財政可持續性。 工作組的專家顧問和其他成員會在各自專業範疇深入審視建議書。工作組並計劃今年第二季內與提交建議書的大學會面,進一步了解各間大學所提建議,以作出綜合考量。 工作組預期今年內完成評核,並向政府建議一個能培養更多優秀醫生支持本地醫療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同時配合香港發展為國際醫學培訓、研究及創新樞紐的方案。
M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