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方針對於資源不足的中小企而言甚具挑戰。由於缺乏一致且可比較的測量指標及相關企業營運數據,中小企往往難以應付日益嚴格的市場監管壓力,未能評估和制訂適當的ESG和氣候風險管理策略。
Latest News 關於ESG的最新資訊
ESG评级为大多数投资者的决策所提供的是信息,而不是驱动力。
熱帶氣旋名單換入三新名字
天文台表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名單新增「布里」、「海星」和「天馬」三個名稱,取代曾造成重大傷亡和經濟損失的熱帶氣旋名字。 「布里」由韓國提出,意義為大麥;「海星」由越南提出,為棘皮無脊椎動物,通常呈星形;「天馬」由中國提出,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飛馬。 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和世界氣象組織轄下的颱風委員會於第57屆會議中通過採用上述名稱,取代「杜蘇芮」、「蘇拉」和「海葵」。 根據慣例,颱風委員會會考慮將造成重大人命傷亡和經濟損失的熱帶氣旋除名。
Read MoreMay
因時制宜 發掘環保新機遇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儘管全球貿易戰令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香港仍可透過創新、合作和政策引導,將環保挑戰轉化為新機遇,既能避免對營商環境造成過度衝擊,也可推進環境保護。 以下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5月17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有好幾位朋友問我,面對全球貿易戰和越來越複雜國際形勢,有一些國家和地區為應對挑戰,開始放慢了環境保護和減碳步伐,例如歐洲聯盟放寬原定今年起實施的汽車二氧化碳排放規定、加拿大聯邦政府今年4月1日起取消自2019年開始徵收的聯邦消費者碳稅、新西蘭政府放慢其減排目標等。在當前地緣政治緊張與全球貿易戰的背景下,香港可否也放慢一下環保步伐,先靜觀其變再謀劃前行? 環境保護是我們的國策,也是香港長遠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今年4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和公正轉型領導人峰會上表明:「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不會放緩,促進國際合作的努力不會減弱,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不會停歇。」 不過全球貿易戰緊張和地緣政治複雜,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確實面臨多方面的挑戰,尤其是對零售和飲食業等與消費密切相關的行業,風險猶高。香港市民和業界面對的種種威脅,我們不能視而不見,不作準備。所以我們必須要針對現時的大形勢,因時制宜來制訂推進環境保護的策略,才能讓我們以最少代價、最大效益來推進環境保護,也避免環保政策在這個艱難時期加重市民和經營困難者的負擔。 在當前形勢下其實有不少政策工具仍然可以發揮作用,既避免對營商環境造成過度衝擊,也能推進環境保護,穩步邁向可持續發展。有一些挑戰甚至可以轉化成為機遇,帶來經濟新增長點。回顧本屆政府推行一些環保計劃的經驗,我相信未來中短期香港可以按下列七個方向來推進環境保護: 1. 多用宣傳教育,改變市民行為,打造綠色生活文化 [...]
Read MoreM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