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香港
探討更好方式建設區域供冷系統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網誌表示,由政府直接建設和營運區域供冷系統需要動用大量公帑,並排除了私人企業參與的好處,是時候打破以往做法,探討更好的方式建設和營運未來新發展區的有關系統。 以下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3月2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財政司司長在剛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表示「政府正檢視在洪水橋/厦村和新田科技城等新發展區提供區域供冷系統的規模和推進模式,務求更具成本效益地配合當區發展,初步估計可節省不少於400億元的工程開支。」有朋友問我區域供冷系統是甚麼,以及為何可以為政府節省不少於400億元的工程開支? 區域供冷系統(District Cooling System, DCS)是一種集中式的冷卻系統,通過中央冷卻站製冷,並將冷卻水或冷氣輸送到整個地區的多個建築物,為其提供冷卻服務,簡單來說是地區性的中央供冷系統。 相對單位或樓宇各自裝置製冷系統,區域供冷系統的規模經濟效應可以提高製冷效率和成本效益,因此內地和國際間很多城市,例如深圳前海、廣州、重慶、新加坡、巴黎和多倫多等,都採納了這種方式來供冷。在香港,第一個區域供冷系統設在啟德,為該區的非住宅建築物提供空調冷氣,新落成的啟德體育園也是區域供冷系統的使用者。 區域供冷系統的好處 相比於傳統分散在各自樓宇的空調系統,區域供冷系統具有以下好處: [...]
Mar
加強文體旅融合發展 創經濟收益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預計,香港今年可望迎來4,900萬名旅客,較去年增約一成。承此勢頭,政府會繼續加強文化、體育、旅遊的融合發展,吸引更多旅客訪港,刺激經濟。 羅淑佩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今日出席記者會,闡述財政預算案中相關政策範疇的措施。她指出,香港的體育、文化藝術盛事一浪接一浪,明天啟德體育園開幕,為盛匯超級三月打響頭炮。 不少體育和文化藝術盛事都得到政府資助。她表示,這些活動對本地市民和訪港旅客都有很大吸引力,政府希望透過資助,讓這些盛事做大做強,帶動休閒娛樂、旅遊業等產業發展,為香港創造經濟收益。 此外,第15屆全國運動會和全國第12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將於11月、12月在粵港澳大灣區舉行,預計在香港賽區舉行的賽事會吸引香港、內地和其他地區逾十萬人次進場。羅淑佩說,香港會辦好賽事,並善用這個契機,以盛事帶動消費和經濟發展,發揮文化、體育、旅遊的協同效應。 預算案提及政府會預留資源加強支援郵輪業,鼓勵郵輪公司增加訪港航次、過夜停泊,甚至以香港為母港。羅淑佩表示,當局會於淡季向郵輪公司提供優惠,若郵輪6月至8月在香港停泊,當局會減收停泊費和就每名旅客收取的費用,減幅約35%。她認為此措施對郵輪公司具吸引力,希望這段時間有更多郵輪到港。
Feb
強化財政管理 有序回復收支平衡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財政預算案以變革回應挑戰、以創新驅動發展、以科技引領未來。為應對目前的公共財政壓力,會採取一系列措施強化財政管理,逐步有序回復收支平衡。 他說,會繼續善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更好發揮內聯外通的優勢,全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為國家的現代化強國建設和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陳茂波又提到,在中期財政預測期內,政府債務和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維持在12至16.5%之間,屬非常穩建和可控水平,遠低於大部分先進經濟體的債務水平。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月27日在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會議就2025至26年度財政預算案作出簡報的開場發言: 主席、各位議員、各位市民: 早晨。今日我和同事出席財委會會議,就剛公布的2025至26年度財政預算案聆聽議員的意見及簡答大家的問題。 2024年經濟情況 去年,香港經濟錄得2.5%的溫和增長,整體貨物出口回復4.7%的實質增長,整體服務出口實質增長2.5%。其中,旅遊服務出口持續增長,訪港旅客升至約4,500萬人次。隨着經濟擴張,投資開支進一步增長2.4%。 [...]
Feb
冀人工智能研發院明年開始運作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財政預算案建議預留十億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引導及助力香港的人工智能創新研發和產業應用。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當局期望今年年中取得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的批准,研發院最快明年開始運作。 孫東今日出席記者會闡述財政預算案中相關政策範疇的措施。他指出,面對新形勢發展,政府仔細研究後認為有必要進一步整合資源,建立人工智能研發院。 他說,人工智能的發展在未來數十年還會突飛猛進,香港必須加強這方面的基礎科研優勢,整合各大學已有的條件和成果,繼續推進人工智能發展。此外,當局希望透過研發院,在香港大範圍推廣人工智能的應用,惠及創科界、金融界、醫療界、法律界以至政府服務。 他又指,儘管近年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應用增多,此技術或仍未達到市民期望,具改進空間,當局希望研發院既能推廣人工智能產業在香港的發展,也為香港業界提供商機。 一同出席記者會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回應傳媒提問時表示,預算案提議在香港交易所設立的「科企專線」,能便利特專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準備上市申請。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也會從中配合,使申請過程更為暢順。 許正宇解釋,現時企業正式申請上市前,可預先與有關當局諮詢、溝通,而「科企專線」屬優化此機制之舉,提供一對一、手把手的協助。科企如對《上市規則》和監管方面有疑問,可在遞交上市申請前循「科企專線」多作了解,聚焦解決問題,以作更全面的準備。同時,「科企專線」與2024年施政報告提及、證監會與港交所優化新上市申請審批流程時間表的措施相輔相成。 許正宇又提到,政府與有關機構會全面審視上市要求和上市後的持續責任,又會檢討市場結構,包括研究設立退市後場外交易機制。
Feb
發展綠色產業 創造龐大商機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多項加速綠色發展的措施,包括將九龍塘創新中心建設為匯聚逾200間綠色科企的綠色科技樞紐,以及在今年年中推出三億元資助計劃,推動業界在全港安裝電動車高速充電樁等。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預算案中表示,發展綠色產業是國際大趨勢,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大關鍵。綠色金融與綠色科技的結合,將加速構建豐富的產業集群,帶來龐大商機和融資需要,為綠色轉型發展作出貢獻。 推動綠色科技發展方面,科技園公司會把位於九龍塘的創新中心建設為領先的綠色科技樞紐「GreenTech Hub」,匯聚逾200間綠色科企。科技園公司將邀請金融及商業機構、大學、工商業支援機構等成為進駐企業的夥伴,提供人才培訓、測試及應用場景、商業配對等支援。 本港有逾十萬輛電動車,為五年前的八倍。政府會在今年年中推出三億元資助計劃,預計可推動業界在2030年累計裝置3,000個遍布全港的高速充電樁,供額外16萬輛電動車使用。 為加強源頭減廢,政府將增撥1.8億元,增加全港住宅智能廚餘回收桶或廚餘收集設施,擴大回收網絡和提升回收量。 政府將為用於加注的綠色甲醇提供稅務豁免,同時落實《綠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動綱領》,助力香港成為綠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當局也會在今年內宣布可持續航空燃料的用量目標,支持國際及本地航空界減碳。 推動公共巴士和的士綠色轉型方面,政府已預留4.7億元資助專營巴士營辦商購買約600輛電動巴士,也預留1.35億元資助的士業界購買3,000輛電動的士。氫燃料電池重型車輛資助試驗計劃已接受申請。 [...]
Feb
促進關愛共融 加強支援弱勢社群
為促進關愛共融,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公布,下年度分別增加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各1,000張。 陳茂波表示,下年度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增至6,000張,全年總開支約17.1億元;而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會增至12,000張,全年總開支約九億元。 配合《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明年1月生效,政府每年額外撥款1.86億元,增加兒童緊急留宿宿位,並加強對受虐兒童及其家庭的專業支援。 政府也會支援殘疾人士,分階段在全港設立14間綜合社區康復中心,以個案管理模式為有中度至高度照顧需要的殘疾人士提供靈活的綜合社區支援服務。殘疾人士日間社區康復及家居照顧服務名額會增加1,280個,涉及額外開支每年約1.6億元。 此外,優化職業康復服務試驗計劃今年第三季起恆常化,為殘疾人士提供培訓,提高他們的就業機會,涉及開支每年約一億元,預計約一萬人受惠。 婦女發展方面,今年會推出試行兩年的友師計劃,為女大學生配對女性領袖友師,促進女性的職場發展。 陳茂波又表示,政府正陸續推展和完成第一個醫院發展計劃下的16個工程項目,涉及約1,900億元。當局會按最新本港人口結構、規劃和發展情況,檢視第二個醫院發展計劃下項目的分布、規模、優次等。至於公營醫療資助架構及水平檢討結果會於今年內公布。 近年不少社會人士關注香港的籃球非法賭博問題,陳茂波在預算案中提到,根據賽馬會評估,去年的非法籃球賭博投注額高達700億至900億元。政府會積極探討規範籃球博彩活動,邀請賽馬會提交建議,以有效打擊非法賭博活動。
Feb
聯動大灣區城市 多方面加強合作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會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聯動,包括放寬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參加資格,也會在醫療、金融、前海發展等範疇與大灣區城市合作。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公布,今年起將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參加資格放寬至29歲或以下持副學位或以上學歷的青年,而向企業發放的津貼上限將上調至每人每月12,000元,為期最長18個月。 醫療合作方面,港深共同建設的大灣區臨床試驗協作平台是大灣區合作標竿項目之一。當局爭取年底前成立真實世界研究及應用中心,結合港澳藥械通數據,加快新藥在香港、內地和國外審批上市,促進香港生物醫藥技術研發、臨床試驗及應用。 金融方面,金融管理局去年與中國人民銀行簽訂《關於跨境徵信互通業務試點的諒解備忘錄》,在深圳與香港間先行先試,業界反應積極;試點會逐步增加,進一步便利企業跨境融資。 運輸物流方面,香港與東莞合作的海空聯運模式已有21家航空公司和125家物流公司參與。位於東莞物流園第一期首階段的永久設施預計年內完成,第二期前期研究即將開始。 至於建造業合作,香港建築科技研究院將於短期內與廣東省相關機構開展灣區標準的策略性研究。特區政府正與廣東省合作,聚焦組裝合成建築的研發、品質認證和國際市場推廣。 此外,香港與廣東省已成功建立香港首批工程專業人才職稱評價機制,並會逐步擴展到其他具備條件的建造相關專業。香港又會與廣東省和澳門合作,為建造業技術工人及技術人員擬定灣區技術標準和推展「一試多證」,首個試行工種的灣區標準即將公布。 陳茂波又提到前海發展,指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是大灣區的一個重大合作平台。香港交易所控股的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全年成交金額已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並營運國家唯一的大豆離岸現貨交易平台。 [...]
Feb
育才招才 構建人才集聚高地
財政預算案提出多項措施集聚和培育人才,包括推出新一輪15億元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優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和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並舉辦人才高峰會和加強推廣「留學香港」品牌。 陳茂波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時提到,政府全力搶人才,會在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主動邀請頂尖和領軍人才來港發展,並會優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和就業政策,容許具專業技術資格和經驗的年輕非學位專才來港,投身人力短缺的技術工種。 至於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至今接獲逾880宗申請,預計帶來超過260億元投資。陳茂波表示,即將推出一系列優化措施,令計劃更具彈性。 政府會舉辦國際教育會議和展覽,突顯本港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地位,也會加強在全球推廣「留學香港」品牌,並繼續透過一帶一路獎學金等措施,吸引尤其東盟等「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來港升學。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計劃明年初舉辦第二屆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鞏固香港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地位。 為激發中小學生對創科的興趣,陳茂波表示,已邀請港投公司、科技園公司和數碼港統籌旗下百多家科企,在未來一年透過到校產品展示和參觀等活動與學生互動交流,分享科技的前沿探索和創業經驗。政府並正推動在港科企,為校園編程和人工智能學習等科技教育提供資源、技術指導及實踐場景,結合理論學習和實踐應用,進一步提升青少年對創科應用的興趣和能力。 專上教育方面,政府會推出新一輪15億元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鼓勵更多機構資助院校研究,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名額也會增至每年400個。醫學生培訓學額於2025至26學年將增至650個。 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已邀請有意開設第三所醫學院的本地大學提交建議書,會在年內完成評核並向政府提出建議。政府會預留資源以配對形式供大學籌建新醫學院。政府會在上半年提出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成立時間表以及邁向第一層審批的路線圖,並制訂支援藥械研發的策略和措施。 [...]
Feb
增機場離境稅對機票總價影響微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財政預算案提議2025至26年度第三季起,將飛機乘客離境稅由每人120元增加至200元,預計政府每年收入可增加約16億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此舉對機票總價影響相對輕微。 陳茂波今日在財政預算案記者會回答提問時說,政府在開源時要顧及香港與鄰近地區的競爭力、香港招商引才的努力,也要盡量減少對一般市民的影響。 他指出,香港國際機場競爭力強,政府過去數年也為機場三跑道系統建設投放不少資源。他認為,乘客乘飛機離港只是多付數十元離境稅,對機票總價的影響較為輕微。 此外,財政預算案提出,政府會研究向由陸路邊境管制站離境的私家車徵收邊境建設費。陳茂波表示,政府投放大量資源建設相關設施,當局希望朝着用者自付的原則,在不阻礙市民出行的情況下收回部分款項。他已要求有關政策局研究如何收費。
Feb
自資院校招收內地學生限額放寬
教育局宣布,已取得國家教育部同意,逐步放寬獲批准招收內地學生入讀學位課程的六所自資院校的內地學生限額,並批准有關院校向全國所有省、包括區和市招生,以進一步支持自資專上教育界別健康穩健發展,對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作出更積極貢獻。 六所院校分別為都會大學、樹仁大學、恒生大學、珠海學院、東華學院,以及職業訓練局轄下高等教育科技學院。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感謝國家教育部支持自資專上院校擴容提質,指有關安排將可善用香港自資界別靈活多元的優勢,為國家和香港培育人才,支撐國家高質量發展,並為香港增添動力。 她續說,局方會密切留意院校營辦自資課程的紀錄、收生表現和使用現有限額的情況,適時與教育部溝通,探討可行的優化措施。該局也會繼續與各院校攜手合作,吸引更多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打造香港成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2025至26學年起,相關院校全日制經本地評審的自資本地副學位及學士學位課程的內地、澳門和台灣學生人數限額,將按循序漸進原則及院校現行限額的使用情況,分階段提升至40%。教育局會要求相關院校就其招生安排及學生支援服務等事宜及數據提交報告,以訂定適用限額。 教育局會理順有關限額的計算方法,以提升自資院校收生規劃的確定性,並更有效善用院校教學資源。局方會維持嚴謹的質素保證機制,確保自資專上課程質素及保障學生利益。 根據現行政策,除內地、澳門和台灣學生外,非本地學生入讀全日制經本地評審的自資本地副學位、學士學位和研究院課程不設限額。現時內地、澳門和台灣學生,入讀全日制經本地評審的自資本地副學位及學士學位課程的限額為10%至20%。
F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