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香港
謝展寰赴京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下午啟程前赴北京,拜訪國家海關總署、國家農業農村部等,以加強交流和合作。謝展寰周五下午返港。 謝展寰拜訪國家海關總署期間,雙方會討論保障供港食物供應、便利香港製造食品輸入內地的通關安排,以及加強食品貿易合作等議題。 至於拜訪國家農業農村部,謝展寰會就漁農業可持續發展、增殖放流、多層式禽畜養殖場、遠洋捕魚等與有關官員會面。 此外,謝展寰會與國家生態環境部及「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討論有關應對氣候變化的議題,並與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及碳中和產業發展創新專委會的代表討論綠色發展、海洋治理、碳市場等議題。 謝展寰離港期間,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署任局長。
Mar
成立專責小組優化交流團行程安排
就近日有學校交流團師生出現腸胃炎症狀事件,教育局成立學生內地考察專責小組,以優化交流團行程安排。小組成立後馬不停蹄開展工作,包括加強與內地教育和衞生部門、承辦單位、衞生防護中心等各方對接,全面檢視現時交流團的安排,保障交流團活動質量和師生安全。此外,有省教育廳委派專業人員隨團支援,或成立專班跟進狀況。 以下是教育局署理副秘書長陳碧華3月19日在該局網上專欄「局中人語」發表的文章: 內地交流考察活動一直是香港課程的重要部分。多年來,學校對內地交流學習均十分支持,認同沉浸式學習體驗和實地研習有助學生延展課堂所學,群育發展,與不同地域間學生互動,建立友誼。學生在認識國家高速發展的同時,可以做好準備,迎接未來的機遇,對學生的裨益,不言而喻。因此,每年數以萬計的師生透過教育局及學校組織的內地交流考察活動,親身了解國情和國家的最新發展,拓寬視野,提升國民身分認同。 交流考察︰學習目標明確、安全基石穩妥 教育局及學校在組織交流考察活動時,必以安全為首要考慮,故出發前必會安排學校簡介會和提供詳盡的指引;如遇事故,亦會立即嚴肅跟進和處理。舉例,就近日的交流團出現腸胃炎症狀事件,教育局已立刻聯繋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及內地相關部門密切跟進,並就個案展開深入調查。教育局及有關機構亦一直為有關學校及參加者提供適切照顧和支援。雖然病源尚未核實,教育局為優化行程安排,馬上成立了學生內地考察專責小組,直接與各內地部門單位保持密切溝通聯繫,以適時優化交流考察活動安排。小組成立後已馬不停蹄開展工作,包括加強與內地教育和衞生部門、承辦單位及衞生防護中心等各方對接,全面檢視現時交流團的安排,保障交流團活動質量及師生安全。 合作深化︰迅速聯手應對,構築安全屏障 教育局與衞生防護中心在3月13日分別與所有承辦教育局學生交流團的承辦商會面。在教育局局長召開的特別會議上,與會代表整體檢視所有學生外地交流活動安排,加強學生安全保障,以及對傳染病的預防和應變措施。同時,我們與承辦商建立共識,包括強化匯報機制,若發生任何事故,必須第一時間通報教育局學生內地考察專責小組。 我們會繼續通過師生問卷調查分析數據,提供建議,與承辦機構跟進安排,亦會與內地政府部門協作,加強地方接待的質素。同時,教育局會繼續按需要委派教育局人員隨團,就承辦機構的服務質素提供改善建議。教育局亦會向內地政府部門反映意見和提出建議,以優化不同設施和安排;並定期安排對接會議,以協助聯繫當地的參訪點、企業和學校。教育局舉辦內地交流考察活動政策,能令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均有平等參與機會,走出校園,親身體驗國家一日千里的發展,對學生思量個人成長和日後發展需要,饒具意義。每一趟旅程都是教育的實踐,助力學生學習和成長。安全是交流活動的根基,我們不會有絲毫懈怠。 [...]
Mar
特邀人士入境便利計劃實施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會見傳媒的手語翻譯短片。) 行政長官李家超宣布,特邀人士入境便利計劃即日實施。該計劃為來自東南亞國家聯盟國家的特邀人士提供更便利的出入境安排,促進香港與東盟經貿往來和人文合作。 李家超今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說,該計劃為東盟十國推行,目的是主動邀請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相當貢獻,又或獲邀來港出席重要活動的東盟人士,向他們提供出入境便利。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和律政司將率先發信,邀請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相當貢獻的東盟商界和法律範疇領袖參加計劃。入境事務處會透過電子平台一站式處理獲邀人士的申請。 計劃並放寬自助通關的申請資格,包括不再考慮過往訪港次數,並簡化申請簽證所需提交的資料。獲批資格有效期為三年,他們每次來港可逗留兩個月或以上,並可使用自助通關服務。 李家超指,東盟是香港在全球關係最密切的經貿夥伴之一,為香港第二大貨物貿易夥伴,該計劃方便東盟獲邀人士更積極參與在港舉辦的國際盛事、來港投資和營商,也吸引他們以香港為跳板進軍內地和環球市場,貢獻香港經濟增長。
Mar
料今年五至八個熱帶氣旋襲港
天文台預計,今年本港有機會在6月或之前踏入風季,10月或之後風季結束,全年有五至八個熱帶氣旋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內,數目屬正常至偏多。 天文台台長陳栢緯今日主持新聞簡報會,闡述對今年本港天氣展望和天文台的最新服務。他指,經綜合考慮厄爾尼諾及拉尼娜的發展情況、氣候模式的預報和其他客觀指標等多項因素,天文台作出上述預測。 他表示,隨着氣候持續暖化,天文台預計本港今年全年平均氣溫會較正常高。而本港全年雨量預測介乎2,100至2,700毫米,接近正常。儘管如此,陳栢緯說,本港仍有機會受暴雨和局部地區大雨的影響,市民應為風雨季作好準備。 陳栢緯表示,世界氣象組織報告指出,2024年是全球有紀錄以來最暖的一年,過去十年,即2015年至2024年,也是全球有紀錄以來最暖的十年。 至於香港,由於全年共有11個月較正常溫暖,其中4月和10月更出現破紀錄的月平均氣溫,因此2024年是香港有紀錄以來最暖的一年,全年平均氣溫達到24.8度,較1991年至2020年的正常值高1.3度。全年平均最低氣溫22.8度、平均最高氣溫27.3度,分別是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高和第二高。 展望2025年,預料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水溫會在未來數月逐漸上升,至今年夏季會處於正常範圍。 天文台今年繼續加強各項服務,隨着雨季來臨,會加強天文台網頁和「我的天文台」流動應用程式上的雷達及衞星圖像服務,讓市民更好掌握大氣低層的降雨情況。 為加強天氣信息發放,天文台未來一、兩個月將於「我的天文台」流動應用程式和網站新增以圖像形式顯示本港各區雨量資訊,下半年則於部分「天氣隨筆」文章內,試行預報員透過短片親自講解未來的天氣變化。 [...]
Mar
修例加強建築物能源效益
《2025年建築物能源效益(修訂)條例草案》周五刊憲。環境及生態局表示,修例的目標是達到節省建築物電費、減少碳排放和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三贏局面。 環境及生態局表示,法案旨在加強本港建築物的能源效益管理制度,通過提升建築物能源效益,減少用電和發電需求,並減輕因使用更多潔淨燃料發電而對市民所造成的財政負擔,助力香港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 修訂分為五部分,分別為把全港數據中心全面納入建築物能源效益標準的規管範圍;要求更多類型的建築物定期進行能源審核;縮短能源審核周期;公開能源審核報告中若干技術資料;擴大符合註冊為註冊能源效益評核人的資格。 環境及生態局表示,法案如獲立法會通過並全面實施,估計到2035年每年可額外節省五億度電,相當於15萬個三人家庭的每年用電量。 法案下周三提交立法會進行首讀和二讀辯論。
Mar
鄉郊保育資助計劃批六項目
新一輪鄉郊保育資助計劃批出六個項目,總金額約5,100萬元,獲資助項目涉及自然保育管理協議和文化復興。 新項目資助本地非牟利機構於荔枝窩、梅子林、蛤塘、谷埔、吉澳、后海灣濕地等偏遠鄉郊地區推行多樣化生態及文化保育,包括以生態友善的方法進行耕作和魚塘生境管理;復育傳統客家文化,展現香港鄉郊獨特珍貴文化資產,豐富生態遊體驗,並提升大眾對保育自然環境及人文和歷史資產的意識。 資助計劃至今推出十輪申請,共批出56個項目,涉及資助3億2,500萬元。
Mar
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下月舉行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今日在北京出席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新聞發布會,與大會秘書長任賢良一同宣布2025年亞太峰會下月14日至15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今年是香港首次主辦亞太峰會。峰會以「數智融合引領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預計吸引約千名海內外政商界、國際組織、領軍企業代表和權威專家學者參與,透過探討多個科技領域的最新趨勢,深入交流意見和分享經驗,助力各方抓緊數智轉型的發展機遇,推動創科的高質量發展,深化區內的數字合作,塑造亞太地區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孫東表示,選址香港主辦亞太峰會,肯定了香港連接國家與世界重要橋樑和雙向平台的角色,強化香港國際創科中心的地位。他相信,峰會有助深化區域內的創科合作,支持香港建設為國際創科中心,並促進亞太區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 創科局指,亞太峰會內容豐富,不僅有開幕式和主論壇暨數智未來論壇,也設有三場分論壇,由國際知名的演講嘉賓分別就人工智能大模型、數字金融、數字政府與智慧生活分享真知灼見,共同探索數字科技的未來發展和潛能。峰會還有一系列配套活動,包括政企交流會、網絡安全應急能力高級研修班、案例科技獎宣介會等。
Mar
再有一校交流學生呈腸胃炎症狀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一宗中學交流團出現急性腸胃炎症狀的個案群組,涉及六名上周參加交流團到廈門的學生。防護中心現階段未能排除患者可能經進食受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有關個案涉及一間位於觀塘區的中學,36名師生本月13日至15日參加交流團到廈門,其間六名學生自本月14日晚上約9時至翌日早上約7時,陸續出現嘔吐、腹瀉和發燒等急性腸胃炎病徵。其中五人在當地求醫,全部不需留院。 初步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所有六名受影響人士除團餐外,並未有進食其他共同食物,也沒有其他出發前在香港的共同暴露史,因此現階段未能排除患者可能經進食受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防護中心已把相關的流行病學調查和食肆的資料通報內地衞生當局,並正安排患者收集糞便樣本作化驗,以及已知會教育局相關評估情況。 至於早前參與廣東韶關交流團學生出現腸胃炎症狀的三宗個案群組,中心跟進調查後,發現再多三名學生分別於本月7日及9日出現腸胃炎症狀,受影響人數由早前公布的52名師生增加至55人。16人已求醫,其中三人對諾如病毒呈陽性反應。中心會繼續和廣東省當局密切聯繫並作適當跟進。 因應近期諾如病毒的流行情況,中心已向全港學校發信,提供有關急性腸胃炎傳播、預防和控制的健康建議,並於上周舉辦線上會議,向教育局和所有交流團承辦商提供旅程中預防傳染病和食物安全的健康建議。 除了內地,其他香港人的旅遊熱點,例如日本、新加坡和台灣,近日也出現急性腸胃炎爆發。市民外遊時要提高警覺,注意個人、環境及食物衞生,以減低受感染的風險。 市民可參閱衞生防護中心專頁,了解病毒性腸胃炎的資料。
Mar
三大學提交建設新醫學院建議書
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邀請有意成立新醫學院的本地大學提交建設第三所醫學院的建議書,今日截止前共接獲三份建議書,分別來自浸會大學、理工大學和科技大學。工作組將展開下一階段工作,按照已制定的準則評核建議書。 工作組早前已同意採用全面和綜合評核方法,按已訂定的十項主要考慮條件,從多方面評核大學提交的建議書,包括創新策略定位、課程結構與評估方法及財政可持續性。 工作組的專家顧問和其他成員會在各自專業範疇深入審視建議書。工作組並計劃今年第二季內與提交建議書的大學會面,進一步了解各間大學所提建議,以作出綜合考量。 工作組預期今年內完成評核,並向政府建議一個能培養更多優秀醫生支持本地醫療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同時配合香港發展為國際醫學培訓、研究及創新樞紐的方案。
Mar
輸入航空業勞工明起接受申請
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航空業明日開始接受第三輪申請。與首兩輪申請相同,可輸入的勞工為人手短缺最嚴重的十個前線非管理級工種。 工種涵蓋地勤人員、機坪服務員、機艙工作員、飛機維修技工/技術員、牽引車司機、倉務處理員/貨站服務員、機械/升降台操作員、客戶服務員、飛機拖車司機和維修員。 申請人須為註冊商業實體,並持有機場管理局的合約、牌照、專營權或旅客處理許可證,以及在香港國際機場經營業務。 申請人每月也須就每名輸入勞工向機管局繳交400元。機管局每年會撥出與申請人繳交總額相若的款項,用以補貼負責機場運作的本地前線員工交通費。有關交通款項去年5月開始發放。 申請手續和運作細節與首兩輪申請相若,申請人須於本月31日或之前將申請表格連同所需文件遞交予機管局。審批程序會於截止申請日期起計約兩星期完成。 計劃2023年7月推出,經過兩輪申請後,合共批出配額約4,100個,其中約4,000名輸入勞工已到港工作。 查詢可致電2188 6603聯絡機管局。
M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