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July 2025

6月零售業銷貨值升0.7%

政府統計處公布,6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01億元,按年升0.7%。扣除價格變動後,該月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按年跌0.3%。   今年第二季與第一季比較,並經季節性調整,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上升0.3%,零售業總銷貨數量臨時估計則升2.7%。   6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中,網上銷售佔8.5%,相關銷售價值臨時估計為25億元,按年升8.4%。   按年比較,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升6.8%;其他未分類消費品升7.2%;超級市場貨品升0.4%;藥物及化妝品升6%;百貨公司貨品升5.7%;眼鏡店升1%。   服裝的銷貨價值跌4.3%;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跌1.5%;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跌9.3%;汽車及汽車零件跌6%;燃料跌8.7%;家具及固定裝置跌16.3%;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跌7.2%;中藥跌2%;書報、文具及禮品跌4.7%。   政府表示,零售業近月漸趨穩定。展望未來,就業收入繼續上升,本地股市表現暢旺,加上政府積極推動旅遊業和盛事項目,以及企業致力提供更多元化的體驗,會為本地消費氣氛及零售業務帶來支持。

次季經濟預計增長3.1%

政府統計處公布,根據預先估計數字,今年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較去年同期實質上升3.1%,較第一季的3%升幅略為加快。   經季節性調整,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較第一季實質上升0.4%。   第二季私人消費開支按年升1.9%,政府消費開支也升2.5%。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按年升2.9%。   同期貨品出口總額升11.5%,較第一季的8.4%升幅加快;貨品進口升12.7%,也較第一季的7.2%升幅高。服務輸出按年升7.5%,服務輸入也升7%。   政府表示,第二季外部需求表現強韌,加上美國關稅措施暫時有所緩和帶動「搶出口」效應,整體貨物出口增長加快。受惠於訪港旅遊業強勁增長、跨境運輸量進一步擴張,以及金融及相關商業服務活動在本地股市暢旺下表現活躍,服務輸出繼續顯著擴張。   本地方面,受本地消費市場回穩所支持,私人消費開支在連續四季下跌後恢復溫和增長。同時,整體投資開支隨着經濟擴張而進一步上升。   本港經濟今年上半年展現相當的韌性。展望未來,亞洲尤其是內地經濟持續穩步增長,加上政府多項提振消費氣氛、吸引投資、開拓多元化市場,以及推動經濟增長的措施,將會繼續為香港各個經濟環節提供堅實支持。   然而,外圍環境不確定性依然高企。美國近日重啟加徵關稅,將對全球貿易流向、當地經濟活動和通脹增加壓力。美國減息步伐並不明朗也會影響投資氣氛。此外,「搶出口」效應預期會在今年稍後時間消退。香港經濟往後的表現將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這些因素如何演變。

資助專上課程學額申請資格修訂

政府今日公布有關政府資助專上課程學額和資助申請資格的修訂,包括設立兩個學費類別,並修訂有關申請資格準則。有關修訂2027至28學年及之後適用。   在現行收生安排下,獲入境事務處首次簽發受養人簽證/進入許可時未年滿18歲的學生,均列為本地學生。近期有意見關注部分學生並無來港居住,卻以本地學生身分申請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的政府資助學額,影響升讀大學的機會和公帑運用的準確性。   教育局考慮海外做法和香港實際情況,認為受養子女須居港滿兩年才符合資格申請政府資助專上課程學額。至於持有全職工作簽證/工作許可證或各項入境計劃下的簽證/進入許可的人士,將不再符合資格申請政府資助專上課程學額。   新設立的兩類學費類別分為獲資助的學費和不獲資助的學費。持有指定文件的人士符合資格申請副學位、學士學位及研究院修課課程的政府資助學額。   有關文件包括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由入境處簽發並顯示持有人享有香港的入境權/居留權的其他文件,以及無條件限制逗留簽證標籤;單程證;以及受養人簽證/進入許可。持受養人簽證/進入許可的人士首次獲入境處簽發有關文件時須未滿18歲,並須在緊接所修讀課程開課首天前的兩年內居住於香港。   政府會就修訂設立過渡安排,即在2027至28學年的居港規定設為一年,2028至29學年起才實行兩年的居港規定。

人才辦網站全面更新 簡便易用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更新網站,讓外來人才更便捷、更精確地搜尋有關人才入境計劃、落戶香港、發展事業等實用資訊,並推廣香港的獨特優勢和機遇,招攬更多國際人才來港發展。   網站引入全新介面,核心主題為拓展事業、樂享生活、成就卓越。其中,來港人才生活指南分類擴大至18項,涵蓋教育、醫療、稅務等。網站也新增人才辦活動專頁提供一站式報名服務、增設聊天機械人即時回應查詢,以及擴展招聘平台網絡。   此外,更新網站詳盡介紹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以及「八大中心」的發展定位,吸引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香港,把握發展機遇。   人才辦表示,網站的新設計優化用戶體驗,分類更清晰,關鍵資訊一目了然,為外來人才來港發展提供最強支援。   另外,人才辦宣布更新標誌,以配合網站的核心主題。新標誌採用主題顏色突顯活力與創意,象徵人才在香港安居樂業,擁抱機遇。

香港營商環境報告發表

政府發表香港營商環境報告,向社會各界和海內外投資者詳細介紹香港的最新發展和優勢,全方位說明香港開放、安全、穩定、高效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在記者會上說,這是特區政府繼2021年後再度發表營商環境報告。新一份報告有系統地向外界清晰說明,香港這幾年在社會穩定下來、走出疫情後持續向好發展。   報告詳述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制度優勢,並說明特區政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重點與成果,包括持續提升競爭力,以及吸引資金流入、匯聚企業、吸納人才的成績等,並展示香港在金融、貿易、航空、航運、創科、知識產權貿易、法律服務,以及文化、體育和旅遊等領域的最新發展和潛力。   報告顯示,有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數目去年大幅增加約10%,總數接近一萬間;初創企業數目則接近4,700間,兩項數字均創歷年新高。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成立兩年多,已引進84間重點企業來港開設或擴展業務,合共會投資約 500 億元,創造二萬個職位。   金融市場表現也穩步向上,繼去年恒生指數上升18%,今年至今上升超過25%,股市首半年每日成交額上升120%至約2,400億元。   陳茂波表示,有關數字反映國際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正在進一步提升。《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實施後,香港重建安全穩定的環境,不僅保障市民大眾的權利和自由,也讓香港成為更吸引國際資金和投資的安全港。   他又說,香港經濟去年增長2.5%,今年首季增長3.1%,明天公布的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預估數字預料也會保持增長勢頭,相信連續第十個季度錄得增長。出口、整體投資、私人消費預計都錄得正增長,政府會積極推動旅遊業和盛事項目,帶動消費氣氛。消費市道呈初步回穩跡象,住宅物業市場也趨向穩定,政府會繼續推動多項措施支援面對挑戰的行業,提升它們的競爭力和生產力。

積極遊說頂尖人才來港發展

立法會今日舉行前廳交流會,分別討論吸納人才和建設國際教育樞紐的議題。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合共約33萬宗申請獲批,遠超原訂目標,而相關委員會通過設立主動邀請安排,正積極遊說目標頂尖人才來港發展。   陳國基在會後會見傳媒時表示,政府2022年年底推出多項搶人才措施,反應非常熱烈,成功吸引不同界別的全球精英來港發展。截至上月底,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合共接獲近50萬宗申請,當中約33萬宗已獲批准,近22萬人才攜同家人抵港,數目遠超三年合共引入105,000名人才的目標。   他說,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已通過在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設立主動邀請頂尖和領軍人才來港的突破性安排,針對國家及香港各方面所需,積極游說目標頂尖人才來港發展。過程中,政府會為獲邀人士提供各項具吸引力的個人化便利安排。   他又提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即將投入營運,政府會把握契機,積極引入重點創科企業在園區設立或擴展業務,並借助各項推動構建完整創科產業生態鏈的措施,形成人才和產業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   當局也正全面檢討便利海外科技人才來港進行研發工作的計劃,包括研究進一步簡化申請程序、適度優化簽證條件、工作限制等。他說,會通盤考慮議員和業界的建議,確保能夠更積極有效促進香港的科技公司招聘非本地科技人才。   培育人才方面,政府會引領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資助大學在2025至2028年新增27項與STEAM和國家十四五規劃下「八大中心」相關的學士學位課程,包括人工智能、創意產業、數據科學等。   政府也會致力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鼓勵本地專上院校和中外知名院校以靈活創新的模式,開拓更多品牌課程、研究合作和交流項目。當局計劃明年上半年或之前盡快公布北都大學教育城概念發展綱要,進一步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

蔡若蓮結束日本訪問行程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日本出席2025年大阪・關西世界博覽會學習主題周專題研討會,並到訪大阪產業大學孔子學院,今日下午結束訪問行程返港。   研討會昨日舉行,蔡若蓮以「香港的優質和平等教育」為題發表演講,從系統層面闡釋香港提供優質平等教育的政策措施和成果。   她指出,根據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2022的結果,在教育平等方面,香港在高學術成就國家或經濟體系中排名第二,顯示家庭社經背景對學生的表現影響甚微。   此外,香港專上教育高度國際化和多元化,教學質量在多項國際比較研究中一直名列前茅,五所公帑資助大學更名列世界百強。政府致力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現時公帑資助大學約五分一學生和七成教職員來自香港以外地區。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25年度全球最國際化大學排名中,首四名均是香港公帑資助大學。   過去兩日,蔡若蓮分別與出席大阪世博學習主題周的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代表、日本文部科學省官員、日本多所大學的代表,以及其他地方的教育界代表會面,商討加強教育合作交流。   她又與在日本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香港人交流,了解當地基礎教育的最新發展。另外,她也與參加日本交流團的香港中學生一同參觀堺市立町家歷史館,了解學生體驗學習的情況。 今早蔡若蓮禮節拜會中國駐大阪大使銜總領事薛劍,介紹香港最新的教育政策。她也到訪大阪產業大學孔子學院,並與學院師生會面,了解學院在當地推廣漢語學習和中國文化的經驗。

整合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計劃

創新科技署今日宣布,下月1日起精簡並整合創新及科技基金下的資助計劃,以更聚焦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支持發展新質生產力。 創科署將整合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新型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以及今年內推出的製造及生產線「升」級支援先導計劃為新型工業化支援計劃,以期有效支援企業實現升級轉型。   此外,鑑於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的目的與資助對象大致相同,均旨在資助本地研究及發展中心、大學和其他指定公營科研機構與公司合作,進行應用研發項目,把研發成果轉移至本地業界,協助行業升級轉型,提升競爭力,兩項計劃會整合。   在整合措施實施後,本地公營科研機構可繼續透過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與公司合作進行應用研發項目。   至於專利申請資助計劃會與現有資助計劃融合。創科署指,專利申請資助計劃旨在資助從未擁有任何專利和從未接受該計劃資助的本地註冊公司和香港永久居民為其發明申請專利。   鑑於基金下各項現有研發相關的資助計劃,即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內地與香港科技合作資助計劃,以及企業支援計劃已為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的研發項目提供專利註冊費資助,創科署認為專利申請資助計劃已達成在香港培育專利發展文化的目標。   上述資助計劃的資源整合、資助上限和比例的調整安排,下月1日零時零分起生效,基金下的資助計劃數目在整合後將變為十項。

醫管局關注瑪麗醫院地盤工業意外

瑪麗醫院重建工程地盤今日發生致命工業意外,該工程由建築署負責進行,一名受僱其升降機工程分判商的工人在工作期間被困一條升降機槽,承建商地盤負責人隨即召喚消防員救出工人,工人被送往瑪麗醫院急症室搶救,惟送抵急症室後證實死亡。勞工處接報後即時派員到場,正調查意外原因。   醫院管理局對事件感到難過,並對離世工人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局方表示非常關注事件,已要求建築署確保其工程承建商必須為家屬提供適切協助、妥善照顧家屬及處理工人後事,又會督促建築署及承建商全力配合勞工處及執法部門的調查。   醫管局指,建築署駐地盤人員在意外發生後隨即向工程承建商了解及跟進事件,已敦促工程承建商必須嚴肅跟進,盡快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地盤安全,並要求承建商徹查事件成因,盡快向建築署和醫管局提交報告,避免再發生類似意外。   建築署署長李翹彥對承建商員工離世深表難過。李翹彥事發後隨即到工地了解情況,並與死者家屬會面,致以深切慰問。署方已要求相關承建商向死者家屬提供適切協助。 建築署已立即停止相關工程,並責成總承建商就意外進行深入調查,署方會全力協助相關部門調查事故成因。

胡鴻烈辭世 特首表哀悼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對胡鴻烈辭世表示哀悼,並向其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李家超說,胡鴻烈與妻子鍾期榮一同創辦樹仁書院,增加香港青年接受專上教育的機會,並始終堅持敦仁博物的教育理念,不遺餘力推動樹仁成為樹仁學院和香港首所私立大學—樹仁大學。   李家超指,胡鴻烈為樹仁大學親力親為,直至離世前一直擔任校監兼校長,深受師生和校友敬重及愛戴。胡鴻烈為香港專上教育發展付出龐大財政資源和個人心血,春風化雨,為香港立德樹人,並一直積極參與公共事務,貢獻卓著。   胡鴻烈2008年獲頒授大紫荊勳章。

We and our partners use technologies, such as first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personalise advertising and content based on your browsing habits, and to measure and analyse use so that we can improve our website and services. Learn more about this in our Cookie Policy and about the related use of your personal data in our Privacy Policy. You can allow all or manage them individu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