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滿映藍屋 人才樂共融

「花好月圓,以月亮圓滿比喻家庭團圓和睦,很好!」

 

26歲的生物醫學博士Mahir,去年 12 月經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從英國來港。數月來,他不時走進社區,認識香港:「我渴望在不同地方定居,體驗文化衝擊。」

 

首賀中秋

 

Mahir最近參加人才義工計劃的燈籠工作坊,與灣仔居民一同為燈籠繪畫題字。他在紙上僅練習兩次,已能把「花好月圓」四個中文字題於燈籠上,一筆一劃滿是認真。

 

「我的父母是孟加拉人,我在亞洲文化中成長,所以能生活在以家庭為本的文化中,是挺好的。」

 

首次慶祝中秋節,除了燈籠彩繪,Mahir更初嘗月餅滋味,又與其他來港人才義工和本地居民交流中秋習俗,「聊聊他們對節日的感受,加深我對中秋節的了解。」

 

樂在其中

 

義工合力把數百個填滿圖案、祝福字詞的燈籠串起,掛滿藍屋,倍添喜慶;Mahir更在灣仔居民的帶領下參觀藍屋,細看這幢一級歷史建築。

 

唐樓的特色、保育活化的過程和鄰里故事,都讓他感受良多:「我平日在這區逛時不會留意到這些事物,但參加今天的活動後,確實大開眼界,了解到政府如何促進社區凝聚力。」

 

積極融入社區的同時,Mahir也在港開展科研事業。上月初,他加入城市大學團隊,專注研究癌症治療。

 

他認為香港的科研生態極具吸引力:「香港有很多資助支持科研,協助科研成果商品化。我在這裏遇到很多同事,他們致力提出創新的項目,能在商業領域中表現出色。我認為這是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方向,我雖未有長遠計劃,但確實希望留在這裏。」

 

加深了解

 

人才辦副總監歐雪雯表示,人才辦的人才義工計劃啟動一年以來,與義務工作發展局及不同非政府機構合作,舉辦過揮春工作坊、普通話班等,稍後將組織逾百名來港人才,支援11月舉行的全國運動會。

 

「來港人才普遍想多了解香港的城市文化、社會背景,我認為這些都是他們參加計劃的主要原因。」

 

她說來港人才透過義工活動練習廣東話、了解社區,相信對他們落戶香港很有幫助。

 

政府自2022年底起推行多項搶人才、留人才措施,截至今年8月,已成功吸引逾23萬名來自全球不同界別的精英來港工作和發展。為加強全球推廣及招攬人才,人才辦本月將分別訪問北京,以及英國和瑞士等海外國家,期望招攬會計、工程建築和酒店管理等不同範疇的人才。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We and our partners use technologies, such as first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personalise advertising and content based on your browsing habits, and to measure and analyse use so that we can improve our website and services. Learn more about this in our Cookie Policy and about the related use of your personal data in our Privacy Policy. You can allow all or manage them individu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