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ESG動態 | ESG Insights
ESG is the abbreviation of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and its connotation is wide-ranging. It includes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pollution in the environmental category,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labor standards and safe working environment in the social category, product responsibility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s well as corporate governance,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ESG affairs governance in the governance category.
大閘蟹內地直運香港 安排暢順
環境及生態局欣悉今年蟹季有大閘蟹直接從內地進口至香港,首兩批共300公斤、來自江蘇省的大閘蟹已直接從內地運抵本港。 特區政府與國家海關總署一直就內地大閘蟹供港安排保持溝通,特區政府衷心感謝中央政府提供協助,讓進口安排更為暢順。 局方指出,內地大閘蟹直接供港有助縮短運輸時間,降低業界的營運成本,並為市民提供更多選擇。
Oct
天文台發中秋賞月錦囊
下月6日是中秋節,天文台表示,雖然滿月在中秋節翌日出現,但若天氣情況許可,巿民仍可於中秋節前後的晚上觀賞到又大又圓的月亮。 星期日中秋節前夕,月出時間為下午4時50分,晚上10時54分月上中天,翌晨5時03分月落。 中秋節的月出時間為下午5時27分,晚上11時43分月上中天,翌晨6時05分月落。 滿月會在本月7日中秋節翌日上午11時48分出現,月出時間為下午6時06分,翌晨零時34分月上中天,7時10分月落。 市民可參考天文台的九天天氣預報和天文觀測天氣資訊,以便安排賞月活動。
Sep
啟德綠色運輸系統財務安排獲批
政府公布,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啟德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的財務安排,當局會公開招標甄選專營公司,引入技術中立且標準化的全新規管框架,並應用簡化的建築物管制程序。啟德項目合約預計明年批出,2031年通車。 政府表示,為加快項目推展、提高成本效益,以及善用私人市場的專業知識和財政能力,因此採取數項創新措施。首先,透過公開招標方式甄選專營公司負責融資、設計、建造、營運和維修新系統,以鼓勵本地、內地和海外新投資者及營運商參與,加強競爭,為公共交通服務帶來創新思維。 政府又指,新系統項目預期營運成本較重型鐵路低而能達致收支平衡或有盈利,但其預期營運利潤一般不足以涵蓋前期建設等大量資本投入,因此建議以公共運輸導向發展模式提供財務資助。透過授予項目專營公司系統沿線用地的物業發展權進行全盤規劃及發展,可釋放有關用地發展潛力,使物業發展與運輸項目能產生協同效應,提升商機。 另外,政府會透過立法引入一套技術中立、通用且標準化的全新規管框架,為授予和監管各個新集體運輸系統的專營權提供法定基礎,預期能縮短引進新系統的籌備時間。當局的目標是明年內向立法會提交法案。 政府也會應用簡化的建築物管制程序和設立一站式專責跨部門平台,讓項目的專營公司與相關部門在項目推展初期已共同商議設計、建造和營運事宜,減省專營公司向不同部門尋求意見和批准所需的時間,加快整個審批流程。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以私人協約方式及象徵式地價向透過公開招標甄選的專營公司批出啟德第4B區5號、第4C區4號、第4C區5號用地的物業發展權為啟德項目提供財務資助。政府短期內會就啟德項目公開招標,投標者須在標書的財務建議書建議一筆向政府支付的固定金額,以換取系統專營權及該些用地的物業發展權。 政府表示,會繼續發揮敢於破局的決心,果斷透過政策及科技雙創新,為香港首次引入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 此外,當局擬透過類似啟德項目的方式推展東九龍、洪水橋/厦村和元朗南新發展區的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項目,目標在明年就這兩個項目的專營權招標。
Sep
亞太經合組織氫能運輸研討會舉行
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能源工作組氫能陸路運輸研討會今日在香港舉行,超過40名來自十個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經濟體的專家和代表匯聚,探討綠色和低碳氫能在陸路運輸領域應用的策略,並分享經驗和交流技術見解。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以視像方式致歡迎辭時強調,氣候變化是當今最嚴峻的挑戰之一,而香港會根據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的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全民減廢四大減碳策略,致力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 他指,氫能是電動車以外,另一個可行的綠色運輸方案,在重型和長途運輸應用方面更具發展潛力。政府已制定香港氫能發展策略,穩慎有序營造有利本地氫能發展的環境,並成立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制定氫能應用的暫行標準,以及支持氫燃料電池巴士、洗街車、跨境運輸車輛等試驗項目,為啟動本地氫能應用拆牆鬆綁。 他又提到,香港具備成為氫能技術、綠色融資和專業服務樞紐的優勢,並重申香港支持亞太經合組織推動清潔能源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共同願景。
Sep
低碳洗街 駕氫就熟
面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全球正努力加速能源轉型。其中,氫能具有高能效、低污染的特點,可用作燃料,被視為具發展潛力的低碳能源。 政府積極推進氫能產業發展,三輛由食物環境衞生署使用的氫燃料電池洗街車與元朗凹頭公眾加氫站早前已獲得營運許可,6月正式投入服務。 氫電互補潛力大 洗街車外表看起來和一般洗街車分別不大,車輛可經加氫口注入壓縮氫氣,儲存在車上六個氫氣瓶,每次加氣只需約15分鐘。 洗街車行駛期間,氫氣瓶中的氫氣會進入氫燃料電池,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產生電力。 機電工程署的工程師李兆凝指出,這些電力不僅供應給電動馬達驅動洗街車,還可為動力電池充電。 她表示,傳統燃油洗街車在運行過程中會有廢氣排出,但氫燃料車輛唯一的排放物就是水。與純電動車相比,氫燃料電池車所需的電池數量和體積均較少,將來處理電動車退役電池的需要也相應降低。因此,氫能在重型車輛中具有更廣泛的應用潛力。 她又說:「除了使用氫氣,洗街車也可經充電口直接為動力電池充電,所以這款車可以氫、電互補,充分發揮新能源車的優勢。」 安全加氫嚴守規 [...]
Sep
能源效益標籤新級別標準全面實施
機電工程署宣布,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下有關冷凍器具、洗衣機和儲水式電熱水器的新能源效益級別標準本月30日起全面實施,以鼓勵供應商引進更高效能的型號,方便消費者選購更節能的產品。 當日起,在本港供應的冷凍器具、洗衣機和儲水式電熱水器均須貼上「U3」開頭、按新能源效益級別標準評級發出的能源標籤。 機電工程署估計,新能源效益級別標準推行後,每年可額外節省約2.7億度電,相當於每年減少約18.9萬公噸碳排放。 政府去年修訂《產品能源標籤實務守則》,提升上述三類產品的能源效益級別標準約30%,並設有15個月的過渡期至本月29日。
Sep
加速推動自動駕駛產業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表示,政府會加速和積極推動自動駕駛產業。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指,食物環境衞生署會統籌相關部門採用新的會審機制,進一步加快審批食肆露天座位的申請。 陳美寶今日在記者會講解施政報告相關措施時指,香港已成功吸引多家自動駕駛企業來港成立研發基地,也會測試自動駕駛車輛和相關技術,以至在香港上市集資,可見有關產業既能帶動經濟增長,也可推動智慧出行。 施政報告提及政府今年會批出三個區域作自動車測試,以自動車跨區行走和接駁其他交通工具為目標,加速自動駕駛在香港無人化、規模化發展,盡快達致商業營運。 陳美寶指,三個測試項目為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與機場島之間的航天走廊;橫跨九龍城和觀塘兩區、涵蓋啟德發展區一帶的項目;以及連接機場島與東涌的項目,此項目是將現時北大嶼山的項目延展,跨區連接東涌市。 她又說,政府也會研究接駁其他交通工具的自動車,例如在高鐵西九龍站和機場快線九龍站試行以自動駕駛技術運載行李,並希望日後載客,加強航空和鐵路乘客的便利。同時,當局也會爭取啟動遙距操作自動駕駛車輛,即車上沒有後備操作員、僅設遙距後備操作員的測試項目。 一同出席記者會的謝展寰介紹有關簡化食肆發牌制度的措施時說,食環署除了統籌各相關部門採用新的會審機制,也會精簡程式,預期能大幅縮短審批食肆露天座位的申請時間。就簡單直接的個案,審批可望大幅縮短至約一個月完成。相關內部指引預計今年第四季推出,供部門落實執行。 此外,食環署也會推出寵物友善措施,讓食肆經營者申請,容許狗隻進入食肆,照顧狗主需要,也為業界帶來全新商機。政府會和業界商討細節,預計明年年中批出首輪申請。
Sep
受樺加沙影響農戶可申請救援基金
漁農自然護理署宣布,因超強颱風「樺加沙」影響而導致嚴重損失的本地農戶、養魚戶和漁民,明日起可申請緊急救援基金。農戶和養魚戶遞交申請的截止日期為下月8日,捕撈漁民遞交申請的截止日期為11月11日。 據漁護署初步調查,約300公頃的新界農地、部分養魚區的魚排,以及一些漁船受是次颱風影響而有不同程度損毀。當局會根據既定準則,從救援基金發放援助金予合資格農戶、養魚戶和漁民。 農戶若需要申請緊急救援基金,可前往元朗橋樂坊2號元朗政府合署5樓漁護署農業推廣辦事處或於網上遞交申請。查詢可致電2476 2424。 受影響養魚戶可前往長沙灣道303號長沙灣政府合署8樓、香港仔石排灣道100號A、大埔三門仔漁安街3號或西貢親民街34號的漁護署辦事處遞交申請;受影響捕撈漁民則可前往長沙灣政府合署8樓漁護署辦事處遞交申請;有關申請也可經網上提交。 養魚戶和捕撈漁民可分別致電2150 7109和2150 7099查詢。
Sep
全方位部署 應對超強颱風威脅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今日主持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會議,全面檢視並進一步督導和統籌跨部門作全面充分準備和應變部署,以應對超強颱風「樺加沙」可能為香港帶來的威脅。 按照預測,「樺加沙」會以超強颱風強度在本周中期靠近廣東沿岸,本港星期二稍後天氣開始急速轉壞,星期三吹烈風至暴風,離岸及高地可能達颶風,天氣惡劣,有狂風大驟雨及雷暴,海有非常巨浪及湧浪,沿岸水位可能與2017年「天鴿」、2018年「山竹」相若。市民應密切留意天文台最新天氣消息,並盡快做好一切防風、防水浸準備。 因應「樺加沙」料為香港帶來嚴重威脅,陳國基在會議上進一步督導和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做好準備工作。保安局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已提前部署,將於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發出時全面啟動。消防處、警務處、民眾安全服務隊、醫療輔助隊全員候命,部署足夠人手,應付暴雨及強風期間可能發生的緊急事故,並協助有需要人士。 運輸署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繼續每日24小時運作,向公眾發放有關緊急交通的資訊及公共運輸服務安排。 發展局統籌應對水浸、山泥傾瀉、塌樹及構築物安全等準備工作。各相關部門的緊急事故控制中心特別加派人手,隨時啟動作全面應對。 渠務署已完成檢查及清理全港約240個容易因淤塞而引致水浸的地點,並增加約20隊緊急應變隊伍至200隊,到全港各區處理水浸及清理渠道,又提早派遣強力排水機械人到多個水浸風險較高的地點戒備,以及為水浸風險較高地區提供額外沙包。 路政署本月19日至22日再次檢測行車隧道的排水泵房設施,以及水浸風險較高的16條行人隧道的水浸警告系統,確保運作正常,又預先調配人手及器械,以迅速應對可能出現的公共道路突發情況。 各區民政事務處將提早開放臨時庇護中心,協調相關部門和機構加強防備,並動員區議員、地區三會委員和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提醒易受水浸影響的居民做好準備。 [...]
Sep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深化改革 強化基層醫療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為應對社會高齡化、慢性疾病普及和醫療資源壓力等挑戰,政府會深化醫療改革,提升系統的可持續性,強化基層醫療,增加醫護人手,並推動醫療創新,促進大灣區協作。 李家超今日發表施政報告時說,醫院管理局會強化以病人安全為重的服務理念,推進管治及權責分工的改革;成立專隊及提升電子系統,以處理醫療費用減免申請,便利有需要的市民;以及檢討非資助服務收費和定位,為具負擔能力的市民提供更多服務選擇。 醫管局會增加現有公營醫療服務,包括逐步根據國家認證標準推展建設的中風中心和心血管疾病綜合醫療中心,提升治療成效;以及減少外科專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10%,即約減十周。 該局也會提升整體眼科服務,增加專業人員培訓,引入創新藥物,增設全新高流量日間白內障手術中心;推展醫院認證計劃至各公立醫院聯網的一間大型急症醫院,同時助力國家醫院認證標準走向國際;以及全面升級退化性膝關節管理計劃,推動早期預防,避免發展至需手術治療的晚期病變。 強化基層醫療服務方面,為進一步提升社區醫療及預防,政府明年內會為賦權基層醫療署提交法案,制訂全港性的基層醫療服務標準,建立跨專業服務網絡。 政府會擴展醫管局家庭醫學門診預防篩查和護理服務,同時增加服務量,並逐步將現時家庭醫學門診的延長服務時段常規化;以及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以試點形式推行乙型肝炎篩查,推動社區藥物名冊和社區藥房計劃,加強慢病管理。 政府也會進行籌備工作,以分階段整合長者健康中心的服務至地區康健網絡和擴充三間地區康健站的服務,加快實現在全港18區均設立地區康健中心的目標;另會強化公營及資助牙科服務,透過地區康健中心和非政府機構,加強於社區提供口腔健康教育、口腔衞生指導和風險評估等。 為繼續鞏固香港在癌症研究及防控工作的領先地位,優化對癌症病人的服務,政府會與國家癌症中心展開合作;支持2026年世界癌症大會於香港舉辦;以及加強子宮頸癌篩查服務,將人類乳頭瘤病毒(HPV)自行採樣檢測先導計劃由衞生署母嬰健康院擴展至地區康健網絡。 [...]
S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