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人工智能

孫東出席人工智能部長級會議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在韓國仁川出席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數字與人工智能部長級會議,又與相關官員會面。   本屆會議的主題是「邁向全民繁榮和可持續增長的數字與人工智能轉型」,孫東在會議上呼籲透過國際合作,推動安全和負責任的數字和人工智能科技應用,並促進區域創新發展。   孫東在「促進數字與人工智能創新以應對挑戰」專題討論環節致辭時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已將人工智能提升至關鍵產業,並作周密部局,構建所需的基建和生態圈,迎接以人工智能驅動的時代。他又指,香港正致力透過數字策略,提升公共服務效率,並推動經濟升級和轉型。「智方便」和「數碼企業身份」平台等數字基建將加快香港數字經濟的發展步伐,進一步便民利商。   在另一個題為「建立安全可信的數字與人工智能生態圈」的專題討論環節上,孫東表示人工智能的強大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各地政府和組織必須採取具策略性、警覺性和負責任的方式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香港一直與國際網絡安全專業組織緊密合作,以迅速主動應對最新的網絡威脅和攻擊。他又說,香港已根據國際最佳實踐和做法制定《人工智能道德框架》和《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指引》,推動負責任且健康的人工智能科技發展,並於前沿進展與責任、準確性和安全中取得平衡。   此外,他呼籲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經濟體透過相互理解和合作,共同應對網絡威脅和充分發揮人工智能的潛力。   在亞太經合組織數字與人工智能部長級會議通過的聯合部長聲明中,各成員經濟體代表認同有需要應對數字環境快速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並重申將致力探索合作模式,確保資訊及通訊科技和數字創新能造福民眾以及整個亞太地區。   在部長級會議期間,孫東和會議主席、韓國科學技術資訊通信部長官裴慶勳就如何推動香港與韓國在科技創新及資訊科技方面的合作作深入交流。此外,孫東分別與泰國副總理兼數字經濟與社會部部長巴瑟、印尼通信與數字事務部秘書長Ismail Achmad作簡短交流。   [...]

數字教育 驅動創新

拉弓、瞄準、發箭,這間中學的箭藝隊隊員正進行射箭訓練。在其身旁,一套人工智能系統即時記錄其動作,加以分析,讓隊員更客觀了解並優化自己射箭的姿勢,提升技術。   「每射一箭,我都能重看自己的動作。」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羅桂祥中學箭藝隊隊員周健霖說:「我可以更具體知道自己做得好不好。」   系統並提供角度數據等,教練可從旁解釋和指導改善之法,即使自行訓練,對改善技術也甚有裨益。   教育結合科技   將運動訓練結合人工智能,源自學校STEAM學會成員的構想,加上學會的指導老師李奕潼身兼箭藝隊教練,促成同學們研發出這套人工智能射箭姿勢檢測系統。   即將升讀中五的林靜蕾,是研發系統的六名成員之一。她說,成員以約六個月時間完成系統的基礎功能開發,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他們的程式設計能力有限,也缺乏實際程式開發經驗,幸得指導老師幫助,與他們一起調整程式,終能跨越技術障礙。   作為電腦科教師,李奕潼認為開發檢測系統可讓同學更了解數字教育的用處。   「單靠紙上談兵,難以令學生明白如何應用數字科技。」 [...]

積極遊說頂尖人才來港發展

立法會今日舉行前廳交流會,分別討論吸納人才和建設國際教育樞紐的議題。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合共約33萬宗申請獲批,遠超原訂目標,而相關委員會通過設立主動邀請安排,正積極遊說目標頂尖人才來港發展。   陳國基在會後會見傳媒時表示,政府2022年年底推出多項搶人才措施,反應非常熱烈,成功吸引不同界別的全球精英來港發展。截至上月底,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合共接獲近50萬宗申請,當中約33萬宗已獲批准,近22萬人才攜同家人抵港,數目遠超三年合共引入105,000名人才的目標。   他說,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已通過在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設立主動邀請頂尖和領軍人才來港的突破性安排,針對國家及香港各方面所需,積極游說目標頂尖人才來港發展。過程中,政府會為獲邀人士提供各項具吸引力的個人化便利安排。   他又提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即將投入營運,政府會把握契機,積極引入重點創科企業在園區設立或擴展業務,並借助各項推動構建完整創科產業生態鏈的措施,形成人才和產業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   當局也正全面檢討便利海外科技人才來港進行研發工作的計劃,包括研究進一步簡化申請程序、適度優化簽證條件、工作限制等。他說,會通盤考慮議員和業界的建議,確保能夠更積極有效促進香港的科技公司招聘非本地科技人才。   培育人才方面,政府會引領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資助大學在2025至2028年新增27項與STEAM和國家十四五規劃下「八大中心」相關的學士學位課程,包括人工智能、創意產業、數據科學等。   政府也會致力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鼓勵本地專上院校和中外知名院校以靈活創新的模式,開拓更多品牌課程、研究合作和交流項目。當局計劃明年上半年或之前盡快公布北都大學教育城概念發展綱要,進一步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

丘應樺出席浙港專業服務合作會議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今日在浙江寧波出席第二屆浙港現代專業服務合作會議,促進兩地專業服務領域的合作,傍晚返抵本港。   丘應樺致辭時指出,浙江是國家的經濟大省,地區生產總值名列前茅,創新科技和人工智能發展迅速。香港則科研實力強、國際化程度高、國際交流合作網絡廣泛,有潛力成為全球重要的教育、科技和人才中心。此外,香港擁有優質高效、國際化的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資本市場既深且廣,是理想的籌融資平台,也是全球第五大的商品貿易經濟體系。   浙港合作會議機制今年4月正式成立。丘應樺表示,在此基礎上,浙江和香港將聯手推動會計審計、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管理諮詢、知識產權、工業設計、規劃設計、建築及相關工程等專業服務領域的合作。   他又提到,截至上月,申請在港上市的企業中,浙江企業有19家,佔申請上市企業總數約一成,充分反映香港穩健的金融市場已成為內地企業首選的上市平台。   丘應樺相信,浙港在堅實的經貿合作基礎上,可共同提升現代專業服務合作,吸引全世界的投資者以香港為跳板,開拓規模和潛力巨大的浙江市場,浙江企業則可透過香港的專業服務走向世界市場。   其他在開幕式致辭的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馬利懷、浙江省政協主席廉毅敏和寧波市市長湯飛帆。

創科與青年人才培育密不可分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相繼有大型科企及初創企業響應財政預算案建議,將其前沿經驗與資源帶到中小學等教育場景,讓更多學生和教師受惠,為科普啟蒙與教育增添更豐富、更生動的內涵。   他續說,香港創科產業發展已有扎實藍圖,政府會鎖定目標不放鬆,一張藍圖繪到底;創科也將為年輕人提供更多元、優質的事業發展機會,讓更多年輕人一展抱負、成就夢想。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7月20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每年一度的香港書展上周揭幕,令這幾天灣仔會展附近更為熱鬧。日前我邀約了十多位小學生一起逛書展,目的之一是引發他們對探索科技創新的興趣。因應財政預算案的建議,今年書展首度設置香港創科專題快閃展示區,讓同學們體驗本地科企的創新產品,希望通過愉快有趣的遊戲,讓他們親身體會科技的發展與應用,開啟更深入學習科創的大門。   為了鼓勵同學們學習更多科普知識,我特意送上趣味物理圖書,希望延續書展對他們的啟發,讓創科的種子在他們的心中發芽。我們在書展中還看見習近平主席三本著作新近的繁體版,包括《論教育》、《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和《近鏡頭:溫暖的瞬間》。我向小朋友介紹習主席愛護青少年人,鼓勵他們努力學習、日後發揮所長、貢獻國家。習主席曾指出:「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   科技創新與青年人才的培育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而教育在當中更是重要,是「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生動局面的關鍵支撐。在科技急速更新迭代的時代,人才必須具備敏銳的觸覺和好奇心、快速理解新事物的能力,以及持續學習和研究的拼勁。更重要的是,要有敢於嘗試、勇於創新、不畏失敗的態度和韌力。   日前我在科學園跟一班年輕人交流,當中一些初創公司的青年代表坦言,香港對創科發展的投入、對初創企業的支持、匯聚海內外人才的多元包容環境,以至跟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和生產基地的緊密連結,都是吸引他們來港投身創科的原因。今年香港科技園的實習計劃收到破紀錄超過5,000份申請,最終只取錄了450人,當中三分二的實習生是來自全球排名前50的學府,包括歐美頂尖的大學,近三成是外籍學生,充分反映香港創科生態圈的國際吸引力。   在吸引人才上,香港優勢突出。自2022年底至今,各類人才入境計劃收到約50萬宗申請,當中33萬宗申請獲批,其中有約22萬人已來港。 [...]

智能配對 菌到病除

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時有突破。中文大學轄下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獲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資助,成功研發專利技術MOZAIC,結合腸道微生物移植技術與人工智能,為感染難辨梭菌的患者配對合用菌群治病。中心成功將科研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醫院管理局已引入技術,截至5月已有48名病人受惠。   69歲的周綺薇憶述感染難辨梭菌的痛苦:「一日拉肚子十多次,拉到腿軟。雖然不是劇痛,只是小痛,但肚子總是不適,馬上要拉,而且便血。我很害怕,每天以淚洗面。」   她輾轉求醫,花費數十萬元,服用抗生素等不同藥物均未見效,直至接受腸道微生物移植治療,終於痊癒,至今三年多以來不曾復發。   這項技術通過提取健康人士糞便中的有益菌群,經內視鏡注入患者腸道,重建他們的腸道微生態。    周綺薇說:「當日我早上8、9時入院接受治療,下午5、6時已不再便血,簡直是奇蹟。」   益菌失衡 年逾三千     過去三年,本港每年有超過3,000宗感染難辨梭菌的個案。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聯合總監、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陳家亮指,長者、慢性疾病和炎症性腸病患者、經常服用抗生素的人士均為高危群組。傳統抗生素治療不僅效果有限,復發率和死亡率更分別高達35%和40%。 [...]

韓國金融界對投資香港興趣濃厚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撰文提到剛完成的首爾之行,他指香港金融市場的強勁表現,吸引韓國金融界的注意,當地創投和私募基金對投資香港興趣濃厚,而香港數字資產發展和即將生效的穩定幣條例,也是韓國業界和監管機構非常感興趣和關心的議題。   他說,這次首爾之行也重點介紹「一國兩制」以及香港高度國際化和自由市場的優勢,特別是聯繫匯率制度、資金自由便捷進出,以至普通法司法體系等,韓國業界尤其重視。   陳茂波強調,暢達的溝通交流和相互了解是建立互信的基礎,也是促進合作的起步點。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7月13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上周,我在韓國首爾進行了三天的訪問,聚焦向當地的金融、貿易、工商和創科界等介紹香港的最新發展和機遇,並與當地金融監管機構、風投基金,以及資產管理業者深入交流討論。整體而言,過去幾年受疫情和地緣政治的影響,他們少了來港,對香港情況的認知亦存在一定落差。   自去年9月以來,香港金融市場的強勁表現,以及新股集資活動蓬勃,吸引了韓國金融界的注意。出於看好香港證券市場的前景以及分散資產配置風險的需要,也出於看好整個大中華地區的創科發展和商業化潛力,他們對投資香港及內地市場興趣濃厚。舉例來說,今年首五個月,在港的韓資持牌機構的證券交易總額已超過1.5萬億港元,是去年全年的2.8倍;韓國的投行也是多隻在港上市新股的基石投資者。   我國在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加上國家支持創科企業加速在港上市,讓韓國投資界希望増加對在港及內地的企業的資產配置比例。當地創投及私募基金對投資香港的興趣也日趨濃厚,但對香港以至大灣區的創科發展和投資機遇,以至證券市場的最新發展和趨勢認識不足。   此前,我一再強調創新帶來增量,香港的金融產品創新也為港股市場吸引了來自韓國的資金。這次外訪時,當地金融界的話題之一,是一隻最近在本港上市、錨定一家大型韓國上市科企的槓桿反向產品。由於它是全球首隻錨定這家企業的同類產品,意味韓國投資者如果想買賣相關衍生產品,便只能在香港進行。香港市場的產品創新力,獲得了韓國金融界的認同,他們並正研究把相關產品和理念應用至其他合適企業。 [...]

陳茂波首爾參訪創科企業及設施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在韓國首爾到訪創科企業NAVER,以及數字媒體城,晚上啟程回港。   NAVER在韓國處於領導地位,從事電子支付、電商、金融科技、信息技術、雲服務、人工智能、機器人等多個領域。陳茂波聽取管理層和研發主管介紹企業的發展歷程、技術和應用場景,以及未來發展方向,並與他們深入交流。陳茂波其後觀看企業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方面的應用展示。   他表示,香港也正大力發展人工智能領域,積極完善相關的基建,香港科技園和數碼港等創科機構正建構更蓬勃的創科生態圈。此外,在「一國兩制」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全鏈條的籌融資選項,保障數據和知識產權的法律體系完善。   陳茂波歡迎對方來港與相關領域夥伴進行研發與業務合作,以及來港籌融資,拓展其國際業務。   他又到訪首爾的數字媒體城,與管理層會面,了解媒體城的發展歷程和發展規劃,並參訪利用延展實境技術助力城市建設的展覽。   數字媒體城屬首爾市政府主導建設的項目,匯聚多家從事數字媒體、影視娛樂、遊戲動漫、信息科技等領域的企業。   此外,陳茂波拜會中國駐韓國大使戴兵,介紹香港最新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情況,以及港韓經貿近況。雙方就國際地緣政經格局、區域經貿合作,以及中韓關係發展等交流意見。

人工智能學與教應用高峰會舉行

首屆數字教育周旗艦活動人工智能在語文及不同科目的學與教應用國際高峰會今日舉行,為教師、研究人員和教育界人士提供平台互相學習,並分享在教育領域中運用人工智能的見解。   高峰會由教育局、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理工大學英文及傳意學系、香港教育城合辦。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開幕典禮上致辭時說,教育局會透過四大重點領域落實數字教育,分別為提升學生的數字素養和技能、加強數字教育相關的教師專業培訓、優化數字教育基建、擴大跨境和國際合作。   她同時呼籲持份者,包括政府、教育機構、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各界合作優化資源,集思廣益,將數字教育的影響最大化。她又強調人際聯繫在學習中不可替代的角色,鼓勵與會者明智地運用人工智能賦能個人、建設社區,並建設一個更具智慧、更加聯通的學習世界。   高峰會今日起一連四日在理大舉行,首兩日內容包括主題演講、專題討論、論文發表和教學示範,其後兩日的會後工作坊系列將舉辦多場多元主題的工作坊和技術匯展,並由多間教育科技供應商示範最新的人工智能硬體和軟體解決方案。

首屆數字教育周啟動

首屆數字教育周2025啟動禮今日於政府總部舉行,由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主禮,正式展開為期一周的年度教育盛事。教育局同場宣布由優質教育基金撥備五億元推行的電子學習配套計劃,首批交付成果共三個項目今日發布。   啟動禮其他主禮嘉賓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一級巡視員劉懋洲、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等。   為配合國家發展數字教育,培育創科人才,行政長官在去年施政報告宣布成立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而委員會已訂定推展數字教育的四個重點和方向。   蔡若蓮在數字教育周2025啟動禮致辭時表示,首屆數字教育周節目,包括每年的學界盛事「學與教博覽2025」,以及「人工智能在語文及不同科目的學與教應用國際高峰會及會後工作坊系列」,讓教師緊貼創新科技和數字教育的發展趨勢,促進專業交流,進一步提升教學效能。   「學與教博覽2025」將匯聚全球教育科技資源,設近600個展位,並舉辦逾270場主題演講、研討會及公開示範課,全方位展示最新教學方案與科技趨勢。   「AIinLT國際高峰會」則雲集海內外教育專家,透過100場論文發表、教學示範和11場深度工作坊,探討人工智能於各學科的實踐應用,助力師生提升人工智能素養。   電子學習配套計劃首批交付成果共三個項目今日同場發布,有關方案會於「學與教博覽2025」中展出供師生親身體驗。該計劃為全港中、小學、幼稚園和特殊教育學生提供22項創新電子學習方案,其中18項更融合人工智能技術。

We and our partners use technologies, such as first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personalise advertising and content based on your browsing habits, and to measure and analyse use so that we can improve our website and services. Learn more about this in our Cookie Policy and about the related use of your personal data in our Privacy Policy. You can allow all or manage them individu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