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體系具足夠學額與靈活性

對於近日社會有聲音關注「雙非兒童」及各項人才入境計劃下受養人子女會否對本港教育資源和學位構成壓力,教育局發表文章,指香港教育體系具備足夠學額與靈活性,能妥善應對新增的學額需求,同時保障本地學生的權益。

 

以下是教育局8月18日在該局網上專欄「政策正面睇」發表的文章

 

近期,社會有聲音關注「雙非兒童」及各項人才入境計劃下受養人子女的就學情況,憂慮他們會否對本港教育資源及學位構成壓力,甚至影響本地學生的升學機會。另一方面,我們亦留意到有指受養人子女未能來港插班。綜合各方資訊與數據,本文逐一釐清事實,以更全面地探討相關情況,並說明香港教育體系具備足夠學額與靈活性,能妥善應對新增的學額需求,同時保障本地學生的權益。

 

「雙非兒童」來港就讀的實際情況

 

「雙非兒童」屬香港永久性居民,一如其他香港永久性居民,他們可以按個人喜好及生活規劃自由流動,選擇在不同階段在香港或境外生活或就學。政府進行人口估算(包括相應的學位估算)時,會考慮過往的趨勢和現行的政策,並一直有將「雙非兒童」包括在內。

 

先談大學階段。由2005年起,「雙非兒童」的出生數字已有較顯著升幅(較前一年增加5,171人,增幅達126%之多),所以如假設大部分適齡「雙非兒童」均會以自修生身分來港投考大學,理應在2023年的文憑試考生人數中已可見端倪。

 

然而,觀乎近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數據,2023年有7,637名自修生,相比上一年(2022年)的6,959人,只增加678人,增幅約10%。至於2024年文憑試,當年適齡「雙非兒童」數目已達16,044,較上一年大幅增加6,771人,但當年的自修生人數(7,431)不加反減(減少206人)。至於2025年文憑試,當年適齡「雙非兒童」數目為18,816,較上一年增加2,772人,自修生人數是10,161,較上年增加2,730人。

 

由此可見,文憑試自修生數據年度間時有升、時有降。我們估計部分「雙非兒童」或許選擇留在內地生活和就學,又或者在中小學階段已到香港就學,沒有在將近適齡報考大學時,大量來港參與文憑試以升讀香港的專上院校。教育局會密切監察相關情況,通過收集相關數據,適時檢視現有措施和政策,與時並進。

 

事實上,自2013年起,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每學年提供15,000個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收生學額。儘管中學畢業生人數由2013年的69,900名持續減少至2024年的49,200名,教資會資助的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收生學額仍維持在每學年15,000個,有空間吸納沒有在香港讀中學、但選擇以文憑試或其他認可的考試成績回港/來港考取入讀資助第一年學士學位的「本地學生」,包括「雙非兒童」。此外,政府一直鼓勵公帑資助和自資專上教育並行發展。在2025至26學年,本港的專上院校一共提供7,794個全日制經本地評審自資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學額,為學生提供優質及多元靈活的選擇。

 

受養人子女在本地升學

 

就專上教育而言,政府早前對資助專上課程學額和資助申請資格的修訂並沒有改變本地學生及非本地學生的定義。

 

因未符合居港規定而須以非資助形式入讀教資會資助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的受養子女不會計入15,000個資助學額內。學校可酌情以超額收生的形式作出取錄。教資會會監察受養人學生入學情況及相關超額收生的分項數字。

 

透過人才計劃獲簽證來港人士的配偶及子女,若符合入境事務處訂明的條件,可以受養人身分申請並獲發簽證來港居留。他們以受養人身分在港期間可以讀書、工作。由於人才家長是其受養子女簽證的保證人,如果保證人的香港簽證失效,作為其受養人的簽證也會受到影響。在一般情況下,會導致受養人的簽證也同時失效,需要一同於逗留期限屆滿前離港。

 

香港學生的成績不會受內地自修生成績影響

 

文憑試採用水平參照成績匯報(Standards-referenced Reporting)制度,與俗稱「拉curve」的制度不同,而是根據預設的能力等級來匯報考生所達到的水平。在水平參照模式下,預設的等級水平是維持不變的(即去年取得5*的同學的水平,與本年在同一科取得5*的同學的水平一致),但每個等級的人數比例可以隨考生所達到的水平而變化。考生所獲得的等級是按照其表現及能力,與預設的水平比照後而訂定。因此,考生所得的成績能反映其所學到的知識及技能,無須跟其他考生比較,也不會受其他考生的表現而影響其所得的等級。在評級時,考評局以穩定的日校考生組群成績數據為基礎,來釐定各等級的臨界分數,以確保每年文憑試的評級水平穩定,不受多變和不確定的因素所影響。亦即是說,香港學生的成績不會受內地自修生成績影響。

 

過渡期安排讓受養人有序來港

 

過渡期安排旨在讓受養人家長及早規劃,令他們較為有序來港,同時亦讓大學聯合招生處和各院校的入學事務處有足夠時間作相應的行政安排。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會嚴格審核自修生資格。

 

對於有意見提出取消過渡期,這會令受影響的受養人子女無法符合居港規定。政府認爲設立過渡期屬可取做法。

 

嚴打違規辦學 教育局零容忍

 

針對近期個別學校被指違規與第三方機構協作提供文憑試課程懷疑「借殼辦學」的事件,教育局高度關注,對這些鑽空子和不合規的做法持零容忍態度,已採取即時執法行動,跟進調查。

 

教育局會加強對學校(特別是提供正規課程的私立學校)的規管,已成立突擊巡查小隊,確保學校營運符合規例;並適時檢視和完善各項措施的執行細節,防微杜漸,摒除害群之馬。

 

教育局亦已即時設立舉報機制,當香港學校在未經授權或同意下,懷疑被內地教育機構或中介假借學校名義代為招生,學校須實名舉報,教育局會即時跟進,並會加強與內地教育部門溝通,從源頭打擊懷疑「借殼辦學」等違規行為。

 

我們呼籲業界團結,守護專業誠信,並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例;呼籲本地教育機構切勿鋌而走險、以身試法。如發現有任何違規情況,教育局定必嚴肅跟進。

 

受養人子女插班安排完善

 

受養人子女家長需明白,香港中小學實行兩文三語(即能書寫中英文,操粵語、普通話和英語)政策,兩地課程內容亦不盡相同。與本地家長無異,其子女與其他本地兒童競爭入讀心儀中學的同時,並需達到學校的要求(包括語文);因此,在選校時家長需同時考慮心儀中學的學額數目和其子女的語文水平,為其子女提供最合適的學習環境。

 

如15歲或以上學生(包括新來港學童和各項人才入境計劃來港人士的受養人)欲向教育局尋求中四或以上級別學位安排支援服務,教育局區域教育服務處會提供相關地區有學額空缺的學校資料,以便家長為子女向心儀學校直接遞交入學申請。由2025至26學年起,教育局區域教育服務處的學位安排支援服務亦將延伸至15歲或以上有需要的學生,以滿足高中階段的就學需求。

 

教育局一直與各主要學校議會和地域校長會保持聯繫,並密切留意學校收取插班生情況,以及向公營中小學重申,如學校在相關級別有學額空缺,須積極取錄插班生,以確保合資格學生接受教育的權利;並會定期在網頁發放各區公營中學學額空缺情況的資訊,以增加透明度及便利專才家長為子女申請高中插班。

 

教育局會持續檢視各項措施的推行情況,保障學生學習及升學的福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We and our partners use technologies, such as first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personalise advertising and content based on your browsing habits, and to measure and analyse use so that we can improve our website and services. Learn more about this in our Cookie Policy and about the related use of your personal data in our Privacy Policy. You can allow all or manage them individu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