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積極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與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會增加非本地生以自費方式留學香港的學額和學生宿舍等配套,教育局更會成立專班加強推廣,招攬更多國際教研人才和學生。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時說,現時政府每年提供15,000個資助學額給本地生,此數目會維持,以確保本地生現時入讀資助課程的狀況不變。至於非本地生以自費方式留學香港的非資助學額會獲准增加。
由2026至27學年起,每所資助專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費就學人數上限由相當於本地學額數目的40%增至50%。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的超額收生自資學額上限也由100%增至120%。
增加學生宿舍供應方面,政府7月推出城中學舍計劃,便利市場把現有商業大廈改作學生宿舍時免卻改劃手續,也可保留過剩地積比。即日起,在拆卸原有商廈後重建的全新學生宿舍也能受惠於計劃的利便措施。政府今年內預留全新商業或其他土地興建新宿舍,會邀請市場提交意向書。
教育局會成立留學香港專班,與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創新科技及工業局、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專上院校、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駐內地辦事處等加強推廣香港高等教育,包括推出Hong Kong: Your World‑class Campus大型宣傳計劃,推廣香港優厚學術、科研和國際合作資源。
教資會將撥款4,000萬元資助八所資助大學加大國際和內地宣傳及師生招攬。教育局會牽頭推動專上院校舉辦更多暑期遊學活動,吸引非本地高中生來港體驗,也會推動專上院校推出更多高增值遊學香港活動,宣傳「遊學香港」品牌。
推進應用科學大學發展方面,政府鼓勵應科大與內地和海外龍頭企業加強合作,推動產教融合和聯動推廣。香港應科大聯盟會研究推進與廣東省頂尖職業技術院校合作,共建粵港澳大灣區交流平台。
政府也會繼續與內地積極探討落實香港和內地互認副學位程度學歷,有助兩地職專畢業生跨境求職或升學。
另外,教育局將以試點形式容許直資學校申請上調班級數目及每班學生人數,透過學生自資入讀模式,加大錄取持學生簽證的非本地學生。
現時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已獲全球1,100所高校認可,政府會加大推廣文憑試的國際認受性。為加強打擊違規提供文憑試課程或「借殼辦學」,教育局已設立舉報機制、進行突擊巡查,並進一步明確明年文憑試自修生報考安排,今年內制訂《私立學校實務守則》和設立私校名冊,提升辦學水平。
政府支持國際學校發展,持續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和課程質素,加強數碼和科技教育。教育局已分配兩所空置校舍發展國際學校,政府也在北都預留了土地發展國際學校。
教育局在優質教育基金預留20億元支援中小學數字教育,將於2026年發表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包括優化中小學銜接的資訊和創科教育課程、訂定人工智能素養學習架構、將AI人工智能教育納入核心課程、加強教師AI培訓、引入企業資源等。
為推動青年發展,政府會推出青年人才培養計劃,提供更多參與國際組織實習和國際會議的機會。
青年驛站旅舍今年內正式開幕,除了為內地和海外青年提供經濟實惠的住宿,也計劃在未來五年營運期內籌辦約100個不同類型具文化、藝術和運動等元素的青年活動,促進內地和海外青年來港與本港青年交流。
位於柴灣青年廣場的全新互動青年空間和南昌「連青人網絡」實體互動平台首階段工程年底前完成,提供場地擴展青年人網絡。
至於建立人才庫,李家超表示,自本屆政府推出一系列新的輸入人才政策,至今已有超過23萬人才來港工作和發展。其中,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的申請續簽率達55%。獲批續簽的高才質素高,在港主要從事創科、金融等行業,95%每月收入高於香港收入中位數。高才通計劃可為香港帶來每年約340億元的經濟貢獻,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約1.2%。政府會繼續推行人才政策,確保香港人才競爭力,推動經濟持續增長。
政府也會推出產學創科人才交流計劃,鼓勵大學教授參與企業研發和了解行業需要,以及邀請科技企業高管和技術專家參與教學及課程設計,加強產學研聯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