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按這裏收看行政長官發表施政報告整段附有手語翻譯的影片。)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措施,以期強化股票市場、構建國際領先的債券市場和蓬勃的貨幣市場、促進保險業與資產及財富管理業發展,又會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以及推動金融科技和綠色可持續金融發展,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李家超表示,政府會探索縮短股票結算周期至T+1、協助中概股以香港為首選回歸地,並推動海外企業來港第二上市。為加強對國家建設科技強國的金融支持,當局會以「科企專線」協助內地科技企業來港融資。有關機構會完善主板上市和結構性產品的發行機制,又會研究優化同股不同權上市規定,以及推動港股人民幣交易櫃枱納入「股票通」南向交易。
為鞏固香港債券中心地位,金融管理局的「迅清結算」將與香港交易所合作,研究讓投資者在單一平台集中管理及相互抵押股票和債券等資產。同時,香港不但會與瑞士、阿聯酋等市場建立連接,也會推動使用離岸中國國債為清算所抵押品。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正研究由市場建立和營運的債券電子化交易平台是否可行,並積極推動在香港建立商業回購市場和中央交易對手制度,以提升市場流動性。
此外,香港會繼續與內地相關機構商討落實在港推出離岸國債期貨,擴充「互換通」下利率衍生品種類,並推動場外衍生工具的發展,以及與內地適時推出跨境人民幣回購業務。另一方面,證監會、金管局、港交所會增加市場接觸,鼓勵更多企業在港發債。證監會和金管局也會公布「固定收益及貨幣」路線圖。
構建貨幣市場方面,李家超說,金管局會新設人民幣業務資金安排,向企業提供貿易、日常營運、資本支出所需且年期較長的人民幣融資;又會探討更多元化的跨境資金獲取渠道,為市場提供穩定且成本較低的人民幣資金。金管局也會研究推動人民幣與區內本幣在港進行更便利的外匯報價與交易。
他又表示,政府將發行更多人民幣債券,並將研究在合適的場景下以人民幣支付政府開支。
對於加速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李家超指,他已接納「推動黃金市場發展工作小組」的五項建議,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落實。其一,推動機場管理局和金融機構在港拓展黃金倉儲,以三年超越2,000噸為目標,建造區域黃金儲備樞紐。其二,推動金商在港建立或擴建精煉廠,並與內地研究在內地來料加工,精煉黃金後出口至香港作交易及交割用途。
其三,建立香港黃金中央清算系統,為國際標準黃金交易提供高效可信的清算服務,並邀請上海黃金交易所參與,為未來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做好預備。其四,豐富黃金投資工具,協助發行人發行黃金基金,支持開發代幣化黃金投資等新產品。其五,支持業界成立黃金行業協會,以建立與政府和監管機構的交流平台、吸引「一帶一路」客戶、強化人才培訓。
國際風險管理中心方面,政府明年會修訂法例,調低對投資基建的資本要求、對本地項目給予優惠。當局也會推動香港專屬自保和再保險行業發展,以及促進市場推出更多跨境養老、跨境自駕、低空經濟等保險產品。
李家超預料,香港未來數年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跨境財富管理中心。為此,當局會優化基金、單一家族辦公室和附帶權益的優惠稅制,吸引更多基金落戶;證監會會推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納入互聯互通標的,提高內地與香港房託基金的流動性。香港會加強與前海、上海合作,為內地私募市場引進更多境外資金,而港投公司會以直接或共同投資,培育具潛力的本地私募及對沖基金機構。
他續說,政府會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購買非住宅物業的可算入額由1,000萬元提升至1,500萬元,物業成交價不受限制;購買住宅物業的可算入額則維持1,000萬元,但可算入的住宅物業投資會放寬,成交價門檻由5,000萬元下調至3,000萬元。
至於金融科技,李家超表示,金管局會繼續推進Ensemble項目、協助政府將代幣化債券發行恆常化,以及透過監管沙盒鼓勵銀行加強風險管理。
當局也正在落實穩定幣發行人制度,並就數字資產交易及託管服務的發牌制度制訂立法建議。證監會正研究在充分保障投資者的前提下擴展可提供予專業投資者的數字資產產品和服務的類型,另透過引入自動化匯報和數據監測工具,構建香港數字資產的風險防線。政府也會加強國際稅務合作,打擊跨境逃稅。
李家超表示,在綠色可持續金融發展方面,港交所會加強與大灣區碳市場的試點合作,試驗跨境交易結算路徑,共建區內碳市場生態圈。政府也會連同內地相關監管部門和機構,研究國家參與國際碳市場的事宜,包括設定自願碳信用標準和方法,以及碳減排量的登記、交易、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