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在政府和各界多年來共同努力下,香港創科有顯著發展,過去五年,初創企業增加40%至約4,700家。香港為這些在港落戶和孵化的初創企業,提供天使輪投資、多輪募投以至首次公開招股上市、全鏈條蓬勃的籌融資環境,為它們不同階段的發展提供堅實資金支撐。
他續說,蓬勃的金融和創科生態相互促進,是香港經濟未來提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更是香港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積極貢獻的重要功能所在。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1月9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過去一星期香港接連舉行了多場大型峰會、盛事和創科比賽,匯聚了國際金融、投資及創科界的領袖和朋友,以及跨國企業代表,熱鬧非常。他們通過不同的論壇、會議和跨界別的活動,分享他們的觀點、實戰經驗,以至歷史觀察,讓我們對宏觀形勢和未來發展有更深入認識,亦啟發了更深度和全面的思考。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固然已成為了國際投資界每年的焦點活動之一,而金融科技周 (FinTech Week) 也同樣國際知名、效果顯著。
金融科技周跟StartmeupHK創業節兩項活動均踏入了第十年,今年首次聯乘舉行,協同效應顯著。兩項活動合共吸引了來自120個經濟體共45,000名與會者、800家參展商和30多個內地及國際貿易代表團參與,匯聚了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綠色科技、新能源等不同領域的科企初創、金融機構、投資人、潛在客戶、政策制訂者、專家學者及監管機構代表,同時吸引了眾多海內外創業者或有意創業的朋友到來。不少來自內地、東盟、中東以至歐美的參加者,都不約而同表示,這兩場活動的國際化程度讓他們印象深刻,充分展示了香港國際化優勢的吸引力。我們對創科的持續投入和培育,在技術創新、應用推廣、標準訂立、監管制度,以至市場發展等多方面的經驗,也為國際同業提供了參考。
此外,在金融科技周期間,金管局公布了金融科技2030策略,聚焦數據及支付基建、人工智能、科技韌性和金融代幣化四大領域,提出40多項具體措施,目標是把香港發展為穩健、具韌性與前瞻性的國際金融科技樞紐。這配合了政府多年來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政策措施,在基建和資源上的投入,以及在人才培育方面的努力,讓全球業界對香港金融科技發展更具信心,對具體的領域和方向有更全面和實在的掌握。
上周本港創科界亦迎來了另一場大型活動—香港科技園的旗艦創科募投比賽EPIC 2025。這活動已是第九年舉行,規模不斷擴大。今年總決賽現場嘉賓超過1,500人,氣氛熱烈。爭勝的初創代表,需要把其創新意念、核心技術、市場分析及商業化計劃等在三分鐘內扼要精準地說明,並回應評審團的質詢,節奏快速。
讓人欣喜的是,這活動正逐步發展成為國際初創圈的重點活動。今年參賽的申請達破紀錄的超過1,200份,分別來自全球70多個經濟體,其中87%屬非本地隊伍,而進入最後總決賽的100強,來自本地和內地、歐洲、美洲,以及中國以外的亞太區初創企業分別各佔兩至三成左右,海外參與度屬歷屆之冠。這反映了全球各地的初創,積極尋求透過香港這個國際平台尋找更大的發展機遇。事實上,過去幾年,多家打入EPIC決賽的隊伍,都取得了相當亮麗的發展,例如有初創獲得中東主權基金的垂青,支持其將技術應用在當地;亦有初創發展成為亞洲領先的數字醫療平台,業務網絡拓展至越南和印尼等地。
在政府和各界過去多年的共同努力下,香港的創科生態有顯著的發展。過去五年,香港初創企業增加了40%至約4,700家。而香港為這些在港落戶和孵化的初創企業,提供了從天使輪投資到其後的多輪募投以至IPO上市,全鏈條蓬勃的籌融資環境,為它們不同階段的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資金支撐。
以香港兩大創科旗艦—香港科技園和數碼港為例,過去一年它們旗下的初創企業所完成的融資總額,合共約60億港元。此外,多家在香港科技園和數碼港落戶的企業,過去一年多亦成功上市,總集資額亦達52億港元。
蓬勃的金融和創科生態,正相互促進,這是香港經濟未來提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更是我們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積極貢獻的重要功能所在。習主席在廣東考察期間指出,要「加強科技創新合作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規則機制『軟連通』」。我們要發揮好國際雙向平台的角色,更深度貢獻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與建設,支持更大程度釋放灣區市場一體化的優勢,這也將令香港的未來發展更充實多元、更讓人期待。
在全力推動香港經濟提速發展之際,我們亦需要更多建設力量,為香港建言獻策。對香港未來發展十分重要的立法會選舉,還有不到一個月就舉行,提名期間合共收到超過160人報名參選。12月7日,約定大家齊投票,共建美好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