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香港
人工智能學與教應用高峰會舉行
首屆數字教育周旗艦活動人工智能在語文及不同科目的學與教應用國際高峰會今日舉行,為教師、研究人員和教育界人士提供平台互相學習,並分享在教育領域中運用人工智能的見解。 高峰會由教育局、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理工大學英文及傳意學系、香港教育城合辦。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開幕典禮上致辭時說,教育局會透過四大重點領域落實數字教育,分別為提升學生的數字素養和技能、加強數字教育相關的教師專業培訓、優化數字教育基建、擴大跨境和國際合作。 她同時呼籲持份者,包括政府、教育機構、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各界合作優化資源,集思廣益,將數字教育的影響最大化。她又強調人際聯繫在學習中不可替代的角色,鼓勵與會者明智地運用人工智能賦能個人、建設社區,並建設一個更具智慧、更加聯通的學習世界。 高峰會今日起一連四日在理大舉行,首兩日內容包括主題演講、專題討論、論文發表和教學示範,其後兩日的會後工作坊系列將舉辦多場多元主題的工作坊和技術匯展,並由多間教育科技供應商示範最新的人工智能硬體和軟體解決方案。
Jul
李家超頒授卓越教學獎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主持2024至2025年度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頒獎典禮,頒授卓越教學獎予12位教師、新秀教師獎予兩位教師、創新教育獎予三位教師。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則向12名教師頒發嘉許狀。 李家超致辭時說,本屆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的獎項聚焦中國語文教育、數學教育、價值觀教育三個重要範疇。獲獎教師具備堅實專業知識,運用多元的教學策略,啟智潤心,照顧不同學生需要。 本屆獎項增設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新秀教師獎和創新教育獎。李家超表示,獲新秀教師獎的教師堅守立德樹人的使命,培育學生全人發展;獲創新教育獎的教師則以創新思維結合電子科技,促進學生成長。 李家超向在座教師表達三個期許,分別為心繫家國,培養愛國愛港接班人;德才兼備,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變革創新,善用科技探索新教育模式。他指出,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培育有正確價值觀、慎思明辨,具備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創新能力的人才,對香港至關重要。 下屆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本月7日至10月3日接受提名,涵蓋體育學習領域、STEAM教育、課程領導三個主題。
Jul
下學年推出逾百內地考察行程計劃
教育局表示,在2025至26學年,學生內地交流計劃及公民科內地考察將分別推出89個及28個行程及計劃供選擇。 自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後,已有20多萬名學生參與學生內地交流計劃及公民科內地考察,親身見證國家的發展和成就,拓寬視野並深化對國家的認識。參加內地交流考察的教師及學生對活動的評價都十分正面。 以下是教育局副秘書長陳碧華7月4日在該局網上專欄「局中人語」發表的文章: 教育局一直致力推動學生參與內地交流及考察活動,旨在拓寬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深入了解國情,親身體驗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以及見證國家最新的發展和成就,提升國民身分認同,並抓緊國家發展一日千里帶來的機遇。在2025至26學年,學生內地交流計劃及公民科內地考察將分別推出89個及28個行程及計劃供選擇,詳情已載於教育局今天向學校發出的通函第93/2025號及第94/2025號。學生內地交流及考察的學習意義明確,自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後,已有20多萬名學生參與學生內地交流計劃及公民科內地考察,親身見證國家的發展和成就,拓寬視野並深化對國家的認識。 親身體驗 深化學習與個人成長 內地交流考察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除了深化課堂所學之外,更促進個人成長。公民科內地考察的行程活動緊扣課程內容,學生通過體驗式學習,感知國家的發展脈動。學生不但有機會親臨西安兵馬俑、重慶抗戰遺址紀念館等遺跡,正確認識國家歷史;也可藉參訪山東高鐵組裝地點、貴州天眼等現代化建設項目,見證國家的先進科技,為國家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此外,行程中融入了「紅色資源」的學習元素,如安排學生到訪江西長征第一渡、上海中共一大紀念館等地深入學習,讓他們感悟革命先輩的奮鬥歷程和精神,厚植愛國情懷。行程亦包括參訪內地學校的活動,有效促進兩地青少年相互溝通,增進友誼。 參加內地交流考察的教師及學生對活動的評價都十分正面,普遍認同內地交流及考察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對學習活動和行程安排亦感到滿意,成果令人鼓舞,充分展現了有關學習活動的成效,肯定了內地交流對學生學習和成長的裨益。不少學生表示,有關經歷不僅豐富了他們的知識,還讓他們準確認識國家的歷史和發展,並與同伴建立了難忘的回憶。(相關學生的感言、文章、報道等,詳見專頁一及專頁二。) [...]
Jul
335名學生經直接錄取升讀大學
教育局公布,第四屆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完成遴選程序。420間中學提交的814份有效提名中,342名學生獲大學發出直接錄取通知,其中335人接受錄取。 局方表示,參與計劃的八間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為獲推薦學生安排面試,並仔細考慮各人特質。在今年中學文憑考試成績公布前,各大學向342名學生發出直接錄取通知,接受錄取的335名學生9月會入讀所選的資助學士學位課程,涵蓋學科範疇廣泛。 第四屆獲直接錄取學生人數持續增加,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感謝各中學及各大學對計劃的支持,以及肯定學生的多元才華,並為香港培育更多未來人才。她指,多元人才關係香港的未來發展,政府一直重視培育年青人,致力優化教育制度,創造多元發展空間,讓學生在不同領域充分發揮潛能。 此外,2025至26學年起,八所教資會資助大學可各自提名經此計劃正式取錄並在藝術、體育及/或社會服務方面表現超卓的學生,獲取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的多元發展獎學金。獲獎者可在四年修業期內每年獲發放$10,000獎學金,無須通過經濟狀況審查。 下一屆直接錄取計劃將開放予應考明年文憑試並於同年9月升讀學士學位課程的中六學生報名參加,詳情容後公布。
Jul
粵車南下 百業受惠
粵港雙方超前部署,力爭11月實施粵車南下。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表示,有關政策可吸引更多內地居民經香港國際機場轉機,以及在港遊玩、消費,讓百業受惠。特區政府會做好宣傳推廣工作。 陳美寶接受政府新聞網訪問,介紹粵車南下的安排。她指,該政策主要分為兩部分,首先,香港機場管理局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自動化停車場會提供入境前的「泊車轉機」安排,停車場設有1,800個泊車位,機管局已構建預約系統,這安排將可進一步吸引內地居民經香港國際機場轉機。 而粵車入境市區,則會以小規模、每日100個預約名額開展。 陳美寶表示,入境車輛需要通過車輛檢驗、購買保險,進入市區後可在港逗留,除可到景點觀光,也可參與不同活動、展覽,觀賞音樂會,以至逛商場、購物、住宿或飲食等。 政府希望讓這些旅客有多元化體驗,從而讓香港百業受惠,促進香港經濟發展。 陳美寶表示,粵車入境要遵守香港法例,包括道路使用規例,也要熟習路面交通情況,特區政府會做好宣傳推廣工作。 她說,當局很着重宣傳教育,會製作小冊子、視頻,希望在廣東省不同地點,讓內地居民在等候驗車時,接收有關資訊。另一方面,當局也會推薦路線、提供攻略,讓他們可以更方便找到景點和泊車地方。 陳美寶表示,粵車南下政策實施後,政府會收集用家體驗和意見,了解道路、停車場等配套設施的承載力,希望以小步快走方法,有序推展,逐漸增加名額。
Jul
基建與教育展覽舉行
發展局與建造業議會合辦的「基建x教育」展覽暨「STEAM UP想建理」第一階段成果啟動禮今日舉行,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出席活動並致辭。展覽本月2日至4日在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是項展覽是香港建造業與教育界首個聯乘的大型展覽,透過介紹香港基建項目,推動與建造業相關的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STEAM)敎育,以基建實例協助學生應用相關知識,鼓勵年輕一代投身建造業界。 甯漢豪表示,建造業及基建涵蓋不少STEAM元素,建造業與教育界聯手推出STEAM學與教材料,可讓教學事半功倍。她希望通過活動,用基建說好香港故事、分享STEAM知識,引發學生對建造業和探求STEAM知識的興趣。 支援STEAM教育的全港首個立體基建地圖在啟動禮推出,介紹香港32類基建項目及相關STEAM知識。基建地圖日後在全港不同地區展出,讓市民了解香港基建的優勢。 啟動禮並推出「STEAM UP想建理」項目首套以建築為主題的教材,包括教師使用的教案及教材,以及故事書、遊戲和電子學習平台。另外八套涵蓋建築、測量、規劃、園境及工程等範疇的教材也將陸續推出,在2025至26學年起供全港中小學使用。 展覽設有十個展區,不單展出上述兩大項目,也介紹建造業各專業範疇的工作、晉升階梯及發展前景,協助學生進行生涯規劃,同場設有建築機械人互動遊戲。
Jul
謝展寰:環保須與經濟發展並行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網誌撰文回顧過去三年工作,包括推動漁農業發展、生態保育、改善近岸污水、推動新能源、推進食品貿易、推動綠色殯葬等。他表示,保護環境必須與經濟發展並行,才可持續。 以下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7月1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公眾對環境及生態局的工作,一般聚焦在廢物政策,推動電動車,又或是環境衞生方面。較少人留意的是在過去三年我在推動漁農業發展、生態保育、改善香港近岸污水、推動新能源例如氫能、推進食品貿易,以及推動綠色殯葬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推動漁農業發展 我甫上任,已積極和漁農業界商議推動漁農業發展,我相信推進漁農業升級轉型,應用高科技,邁向現代化,可以幫助行業長遠和可持續發展。2023年我們與業界攜手制訂了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現正積極有序推展藍圖下的各項措施。 漁業方面,漁護署已指定四個新魚類養殖區,並會分階段啟用。新魚區佔海域面積共約590公頃,是現有魚類養殖區總面積約三倍。預期2027年本地海魚養殖產量會是2022年的兩倍。農業方面,政府已在上水預留一幅土地供業界興建第一所多層式現代化環保禽畜養殖場,並正進行土地平整工程。為推動休閒農業和漁業,漁護署亦已推出農+樂農場計劃,並拆牆鬆綁推出優化措施,現已有超過100個農場加入計劃,而漁+樂魚場計劃會於今年第三季推出。 除了各項協助業界的措施外,漁護署更進一步建立統一新品牌及相關認證和溯源制度,以提升本地漁農產品的價值、銷售和競爭力。我鼓勵市民多選購本地食材,因為省卻運輸程序,既新鮮亦有助減少碳排放。 保育與發展並行 [...]
Jul
司局長響應飲食界慶回歸優惠活動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今日出席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8周年升旗儀式和酒會後,到灣仔一家酒樓飲茶,享用慶祝特區成立誌慶的飲食優惠,共慶回歸。 幾位司局長點選多款點心飲早茶,包括71折優惠價應市的蝦餃。他們感受到現場氣氛熱鬧,市民對飲食優惠活動甚為受落。飲食界7.1慶回歸優惠活動支持度高,參與食肆數目逐年增加,由2023年1,400多家、去年2,200多家增至今年4,100多家。 卓永興、黃偉綸和曾國衞其後享用免費乘搭電車日優惠到利東街,感受商場免費派發雪糕、爆谷和熊貓造型氣球所增添的節日歡欣。 本屆政府開創將特區成立紀念日節日化的先河,獲社會各界積極響應。
Jul
首屆數字教育周啟動
首屆數字教育周2025啟動禮今日於政府總部舉行,由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主禮,正式展開為期一周的年度教育盛事。教育局同場宣布由優質教育基金撥備五億元推行的電子學習配套計劃,首批交付成果共三個項目今日發布。 啟動禮其他主禮嘉賓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一級巡視員劉懋洲、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等。 為配合國家發展數字教育,培育創科人才,行政長官在去年施政報告宣布成立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而委員會已訂定推展數字教育的四個重點和方向。 蔡若蓮在數字教育周2025啟動禮致辭時表示,首屆數字教育周節目,包括每年的學界盛事「學與教博覽2025」,以及「人工智能在語文及不同科目的學與教應用國際高峰會及會後工作坊系列」,讓教師緊貼創新科技和數字教育的發展趨勢,促進專業交流,進一步提升教學效能。 「學與教博覽2025」將匯聚全球教育科技資源,設近600個展位,並舉辦逾270場主題演講、研討會及公開示範課,全方位展示最新教學方案與科技趨勢。 「AIinLT國際高峰會」則雲集海內外教育專家,透過100場論文發表、教學示範和11場深度工作坊,探討人工智能於各學科的實踐應用,助力師生提升人工智能素養。 電子學習配套計劃首批交付成果共三個項目今日同場發布,有關方案會於「學與教博覽2025」中展出供師生親身體驗。該計劃為全港中、小學、幼稚園和特殊教育學生提供22項創新電子學習方案,其中18項更融合人工智能技術。
Jul
亞洲深度融合發展 香港大有可為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在天津和北京分別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理事會年會。他指出,與會者非常關注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普遍認為中國是環球經濟尤其亞洲區內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 他認為,亞洲區內更深度的融合發展,是當前全球最重要、不可逆轉的經濟發展趨勢之一,香港在這個新時代將大有可為。在亞洲持續快速增長的時代,香港功能全面的金融服務可以擔當更重要、更多元的角色。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6月15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上周,我先後出訪天津和北京,分別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25年新領軍者年會(又稱夏季達沃斯論壇),以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第十屆理事會年會。這兩個會議焦點並不一樣,卻不約而同對幾個重大宏觀趨勢非常關注,包括(一)在全球化遭遇逆風、在多邊主義面臨巨大挑戰的當前,到底如何維持環球經濟的增長動力?(二)發展中國家如何應對如關稅戰、氣候變化等挑戰?(三)如何把握科技革命尤其人工智能和數字化,以及產業變革的機遇?(四)怎樣建構更平等有序和普惠包容的全球治理體系?與會者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非常關注,普遍認為是環球經濟,尤其亞洲區內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對中國的科技創新和企業家精神也感到受啟發。 李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致辭時指出,在國際經貿格局演變過程中,既有破壞性因素的衝擊,也有很多積極力量在尋求共識、努力對抗不穩定不確定風險。經濟全球化不會被逆轉,更多的是在尋找新的突破口,並將在曲折中前進。 事實上,縱使面對地緣政治的衝擊,整個亞洲地區的經濟仍展現出較強的韌性。亞洲地區貢獻了全球經濟增長約60%,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今明兩年整個發展中亞洲的經濟增長率介乎4.5%至4.6%,遠高於先進經濟體平均的1.4%至1.5%。隨着國際間貿易和非貿易壁壘的增多,未來亞洲區內的經貿合作必將提升和深化。例如上月,「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完成了談判,聚焦促進數字化發展及綠色經濟等多個重要領域。 香港是自由港,也是聯繫內地和世界的重要窗口,最近的外貿表現某程度上也反映上述趨勢。上月,本港對外商品出口貨值整體按年上升15.5%,是本港連續15個月錄得正增長。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首五個月累計增幅最大的是出口至越南,約59%;而出口至日本和內地,亦分別增加20%和18%。 可以説,在亞洲持續快速增長的時代,香港將會找到新機遇、新動能、新出路。以金融為例,我們功能全面的金融服務必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擔當更重要、更多元的角色。 [...]
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