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教育洞察 | Overseas Education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globalization, studying abroad has become a popular choice for more and more people. Studying abroad not only broadens people’s horizons but also enhances their abilities and competitiveness. In recent years, the wave of studying abroad has been constantly rising, and various countries have launched a series of study-abroad policies to attract mor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留學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留學不僅能夠拓寬人們的視野,也能夠增強自身的能力和競爭力。近年來,留學熱潮不斷高漲,各國也紛紛推出了一系列留學政策,以吸引更多的留學生。
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設立
首個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北京設立,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基地的設立是香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發展,對長遠加深港澳青少年認識國家、提升愛國精神有重大意義。 陳國基今日在北京會見傳媒時說,特區政府感謝中央一直對在港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的大力支持。 他說,在中國人民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的日子,以座落盧溝橋旁邊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作為第一個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意義非常重大;設立基地可長遠加深港澳青少年認識國家、提升愛國精神,更可讓青少年認真反思,只有國家富強,方有今天的安寧幸福。 陳國基期望,將來每一個到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香港民眾,都能透過實地考察,民心互通,增強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感,凝聚更大更廣泛的愛國興港力量,攜手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合力開創香港安寧繁榮的新局面。
Aug
失業率升源於畢業生投入職場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5月至7月份總就業人數增加了約14,000人,但失業率卻微升0.2個百分點至3.7%,原因在於踏入7月份畢業生開始投入職場,求職者增加約22,000人。 孫玉菡今日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回應記者就香港就業情況的提問。他表示,香港經濟正處於轉型期,有些行業表現較佳,有些則面對轉型的挑戰,但過去幾季,不論是消費或遊客,都有回暖跡象。 談及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孫玉菡表示,政府會推出兩項優化安排,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第一項是設立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專頁,提供僱主招聘本地工人的資訊。 第二項為飲食業而設,下月起,欲藉計劃聘請初級廚師和侍應的僱主,除了要進行四星期本地招聘,還要到勞工處就業中心進行實地招聘,本地勞工可即時見工。 他又說,政府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檢討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屆時會向公眾講解下一步進程。他重申,每宗優化計劃下的申請均經過嚴格程序審批,以保證本地工人優先就業。
Aug
失業率微升至3.7%
政府統計處公布,5月至7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由4月至6月的3.5%輕微上升至3.7%;就業不足率則維持於1.4%。 期內總就業人數為3,671,300人,較4月至6月增加約14,000人;總勞動人口為3, 816,200人,增加約22,700人。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失業人數上升部分原因是應屆畢業生和離校人士投入勞動市場。 展望未來,孫玉菡表示,香港經濟持續增長,應可帶動職位增加,為應屆畢業生和離校人士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雖然各行業的失業率仍然會取決於其經營環境,但政府多項推動經濟增長、提振消費氣氛和吸引投資的措施,預期會為整體勞工需求提供支持。
Aug
施俊輝:多項措施打擊借殼辦學
近期社會關注未來數年是否會有大量雙非學童報讀香港受資助大學。署理教育局局長施俊輝接受《政府新聞網》專訪時表示,暫時沒有證據顯示這類學生會在適齡入讀大學時湧到香港升學。 施俊輝指出,政府的人口和學位估算規劃一直把雙非學童計算在內,當局也密切留意相關數據。 他以2005年出生的雙非學童為例,這一批學童於2023年適齡報讀大學。雖然2005年雙非兒童的出生人數比前一年多出逾5,100人,但2023年以自修生身分報考文憑試的考生數目僅比前一年多600多人。導致這現象的原因有二,一是雙非學童不曾來港讀書,也無意來港升讀大學;二是他們早已來港接受教育。 談及政府早前修訂資助專上課程的申請資格,由2028至29學年起,受養子女須在港居住滿兩年,有意見希望提早實施,施俊輝認為現行做法合適。他解釋,家長物色學校需時,新學年又快將開始,假如新規定提早一年實施,或會引起混亂。 對於外界關注學界出現「借殼辦學」的問題,施俊輝表示,政府對此零容忍,會推出一系列短、中、長期措施應對。短期內,教育局將設立舉報機制,嚴正跟進所有懷疑違規個案。若涉及內地中介或教育團體,局方會通報內地相關部門,尋求協助,雙方也會加強溝通。 另一方面,教育局成立突擊巡查小隊,在9月和10月巡查高風險的私校,確保學校辦學符合規定。中長期方面,教育局計劃推出私校辦學實務守則,並建立合規學校名冊,方便家長查閱和選校。 施俊輝表示,內地家長如欲舉報本地有問題學校,可透過電郵或電話聯絡教育局,包括學校所屬的區域教育服務處。服務處設有四個分區,分別是港島、九龍、新界東和新界西。
Aug
香港教育體系具足夠學額與靈活性
對於近日社會有聲音關注「雙非兒童」及各項人才入境計劃下受養人子女會否對本港教育資源和學位構成壓力,教育局發表文章,指香港教育體系具備足夠學額與靈活性,能妥善應對新增的學額需求,同時保障本地學生的權益。 以下是教育局8月18日在該局網上專欄「政策正面睇」發表的文章: 近期,社會有聲音關注「雙非兒童」及各項人才入境計劃下受養人子女的就學情況,憂慮他們會否對本港教育資源及學位構成壓力,甚至影響本地學生的升學機會。另一方面,我們亦留意到有指受養人子女未能來港插班。綜合各方資訊與數據,本文逐一釐清事實,以更全面地探討相關情況,並說明香港教育體系具備足夠學額與靈活性,能妥善應對新增的學額需求,同時保障本地學生的權益。 「雙非兒童」來港就讀的實際情況 「雙非兒童」屬香港永久性居民,一如其他香港永久性居民,他們可以按個人喜好及生活規劃自由流動,選擇在不同階段在香港或境外生活或就學。政府進行人口估算(包括相應的學位估算)時,會考慮過往的趨勢和現行的政策,並一直有將「雙非兒童」包括在內。 先談大學階段。由2005年起,「雙非兒童」的出生數字已有較顯著升幅(較前一年增加5,171人,增幅達126%之多),所以如假設大部分適齡「雙非兒童」均會以自修生身分來港投考大學,理應在2023年的文憑試考生人數中已可見端倪。 然而,觀乎近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數據,2023年有7,637名自修生,相比上一年(2022年)的6,959人,只增加678人,增幅約10%。至於2024年文憑試,當年適齡「雙非兒童」數目已達16,044,較上一年大幅增加6,771人,但當年的自修生人數(7,431)不加反減(減少206人)。至於2025年文憑試,當年適齡「雙非兒童」數目為18,816,較上一年增加2,772人,自修生人數是10,161,較上年增加2,730人。 由此可見,文憑試自修生數據年度間時有升、時有降。我們估計部分「雙非兒童」或許選擇留在內地生活和就學,又或者在中小學階段已到香港就學,沒有在將近適齡報考大學時,大量來港參與文憑試以升讀香港的專上院校。教育局會密切監察相關情況,通過收集相關數據,適時檢視現有措施和政策,與時並進。 [...]
Aug
未有大學獲批建設第三所醫學院
就傳媒查詢網上流傳已有本地大學獲批建設第三所醫學院,醫務衞生局今日嚴正澄清,此消息並無事實根據。 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今年3月收到浸會大學、理工大學和科技大學就建設第三所醫學院提交的建議書,隨後兩度與三間大學深入討論建議書內容。工作組在7月31日的會議上對建議書進行整體評估,並展開下一步工作,深入研究建議書的資金安排和財政可持續性。 工作組預計今年稍後向政府提出成立新醫學院的最終建議。
Aug
全校園健康計劃首發健康報告
衞生署宣布,明日首次向每所參與全校園健康計劃的學校發放度身訂造的《學校健康報告與建議》,並表揚11所晉升成為最優秀的「卓越學校」。 在2024至25學年,共有808所學校參與計劃,涵蓋全港近七成學校。衞生署針對每所學校的不同情況,逐一編製健康報告並提供針對性健康促進建議,供校方參考,以訂立校本健康促進工作的發展優次和策略。 報告明日發放,衞生署會安排醫護團隊在本月中旬至下月底到學校,深入講解報告內容,以便校方在新學年落實相關健康促進工作。 衞生署社會醫學顧問醫生(家庭及學生健康)張竹君表示,參與計劃的學校加強落實多項《健康促進學校框架》的措施,包括將體能活動、健康飲食、精神健康和社交健康四大健康主題融入學校課程、成立專責小組支援學生和員工的情緒問題、記錄和分析學生的健康狀況,以及建立機制協助有自毀或自殺風險的學生和處理學生的欺凌問題等,表現令人滿意。 張竹君又指,國際實證研究文獻顯示,學校實施《健康促進學校框架》能為學生健康帶來正面影響,例如有效降低學童的吸煙風險、減少欺凌個案、有助改善學生的體重指數,以及增加他們的體能活動和蔬果攝取量。她呼籲尚未參加計劃的學校聯絡衞生署健康促進學校科報名參與計劃。
Aug
城中學舍計劃鞏固教育樞紐地位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撰文介紹上月推出的城中學舍計劃。計劃為發展管制程序拆牆鬆綁,鼓勵和便利市場把現有商廈改裝為學生宿舍,以增加宿位供應,鞏固香港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地位。她也邀請業界和教育界代表分享對計劃的看法。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8月17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附短片): 為落實施政報告中將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策略,推廣「留學香港」品牌,其中一項重要措施是做好配套及增加容量。因此,發展局與教育局在今年7月21日推出城中學舍計劃,在多方面拆牆鬆綁,鼓勵市場以自資和私營方式把現有商廈改裝為學生宿舍。今次,我邀請了教育局副局長及發展局項目促進辦事處(項目辦)總監介紹計劃,以及業界和教育界代表分享對計劃看法。 過去商廈改裝宿舍 程序複雜、成本較高 香港測量師學會土地政策小組主席劉振江指出,以往如要將商廈改裝成學生宿舍幾乎是不可行,當中涉及兩大挑戰。首先,在規劃制度下,以往學生宿舍只可以被歸類為住宿機構用途,而住宿機構並非商業相關用途地帶的經常准許用途,因此在有關用地改裝商廈成為學生宿舍,往往須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規劃申請,甚或進行土地用途地帶改劃。 另一挑戰在於建築物管制方面,劉振江表示,商廈在計算地積比和上蓋面積時,會被視作非住用建築物,而學生宿舍則被視為住用建築物。由於前者地積比和上蓋面積上限較寬鬆,改裝商廈成為學生宿舍往往會出現過剩樓面面積的情況,發展商需要拆除一些樓層,在技術和成本上均有一定困難,因此以往將商廈改裝成學生宿舍在商業上幾乎不可行。 城中學舍計劃對症下藥 放寬城規及建築物制度 [...]
Aug
孫玉菡:首批高才通續簽率五成四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截至上月底,首批逾13,000宗已到期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簽證的續簽率為54%,政府認為屬理想並符合預期。他又指,續簽的高才質素相當高,工作範疇為香港最需要的創科、金融、商貿,且大部分是很年輕的人才,逾半未滿40歲。 孫玉菡今日出席電視台節目訪問後會見傳媒。他指出,高才通推出之初,政府已清楚表明高才通並非以工作為本,而是以人才為本,讓人才先來港探索機會。若人才認為環境良好、合適,便會選擇留下來,是一個相互選擇的過程。 他又指,英國有類似計劃讓於當地畢業的海外學生留在英國工作,該計劃申請續簽率約46%,香港的高才通續簽率稍勝。 孫玉菡提到,香港正面對人口老化,每年踏入65歲的人口約12萬,踏入22歲的人口約六萬,每年淨損失的勞動人口約六萬。如政府不採取任何措施,勞動人口會進一步縮減,故需針對性地引進可以幫助香港發展的人才。 政府採取兩個方向引進人才,一是以有工作為本,即人才獲聘後才可來港,是以往專才計劃一直沿用的方向。 另一方面,政府也希望讓一些人才來港探索,該些人才或許不是來港從事一份現成工作,而是基於其自身能力和強大人際網絡,創造新工種或開創全新公司。孫玉菡表示,過去兩年,高才通當中越來越多這種情況,對香港有利。
Aug
依托咪酯納入校園自願檢測
保安局禁毒處表示已去信學校,確認於2025至26學年將依托咪酯納入健康校園計劃的自願檢測。 禁毒處今日與負責檢測工作的非政府機構會面,落實在健康校園計劃檢測依托咪酯的細節。檢測將沿用現時檢測其他毒品的流程,參與學校可選擇快速尿液測試或頭髮測試,檢測前必須得到學生同意。 自願檢測過程收集的個人資料會受《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檢測模式和實施細節載列經更新的《校園測檢計劃參考守則》。 健康校園計劃由禁毒基金支持。計劃分兩部分,包括多元化個人成長活動和學生自願參與的校園檢測,旨在鞏固學生遠離毒品的決心,建立無毒校園文化,並鼓勵有需要的學生尋求協助。現時全港有超過一半的中學參與。 自願校園檢測的毒品並包括氯胺酮、搖頭丸、甲基安非他明、大麻和可卡因。計劃設定完善的配套支援計劃,涵蓋輔導、戒毒治療、康復、轉介等服務。
A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