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ESG動態 | ESG Insights

ESG is the abbreviation of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and its connotation is wide-ranging. It includes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pollution in the environmental category,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labor standards and safe working environment in the social category, product responsibility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s well as corporate governance,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ESG affairs governance in the governance category.

謝展寰赴重慶出席環境日活動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下午前往重慶,明日出席2025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傍晚返抵香港。    每年6月5日為環境日。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為國家生態環境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和舉辦地省級/直轄市人民政府每年於當天合辦的大型環保宣傳活動,今年在重慶舉行。    2025年六五環境日主題為「美麗中國我先行」。國家主場活動展示全國各地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的實踐成果,並倡議社會公眾積極投身建設美麗中國。    謝展寰離港期間,副局長黃淑嫻署任局長。

粵港澳明年合辦六五環境日活動

2025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今日上午在重慶舉行。國家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在活動現場交接儀式上宣布,2026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將由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並把活動會旗交接給粵港澳三地政府代表。   出席的粵港澳三地政府代表包括廣東省副省長張少康、香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澳門環境保護局局長葉擴林。   近年來,國家生態環境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等單位聯合地方政府定期舉辦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已成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國家主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展示各地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成果、動員社會各界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重要平台。   粵港澳三地政府代表在活動現場表示,辦好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是踐行國家主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國際一流美麗灣區建設、展示粵港澳大灣區風采的具體實踐和重要視窗。   他們續說,三地將在國家生態環境部指導下,學習借鑑前期活動主辦城市的經驗做法,緊密協作,將2026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辦出水準、辦出特色。   同時,以活動舉辦為契機,進一步深化生態環境領域交流合作,共同建設粵港澳融合創新美麗灣區,為把大灣區建設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提供更加堅實的生態環境支撐。

引入額外微型晶片格式作狗隻識別

政府今日在憲報刊登兩項公告,旨在引入載有香港特定代碼的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微型晶片以識別狗隻和作為接種狂犬病疫苗的證據,並豁免合法進口的狗隻植入上述晶片的要求。   環境及生態局表示,現時不少國家和地區普遍使用ISO晶片,政府會在現有的AVID晶片之外引入載有香港特定代碼的ISO晶片。   已植入AVID晶片的香港狗隻、合法進口香港並已植入ISO晶片的狗隻,均無須額外植入載有香港特定代碼的ISO晶片。措施進一步便利狗隻進出香港,並確保可追溯晶片來源。   政府已就公告的內容諮詢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和持份者,得到普遍支持。    《2025年狂犬病規例(修訂附表3)公告》和《狂犬病(入口狗隻身上的發射機應答器)(豁免)公告》下周三提交立法會,完成先訂立後審議程序後,8月1日起生效。

減廢回收約章覆蓋逾76萬私樓住戶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政府為私人住宅物業推出《減廢回收約章》,短短一年,已獲得約900個私人住宅物業響應簽署,覆蓋全港超過76萬個住戶,其中包括六成大型私人屋苑住戶。   他指,持份者對約章全力支持,印證家居回收可以既簡單又有效。當局會對屋苑加強宣傳教育工作,繼續提供技術支援和諮詢服務,並積極分享成功個案,期望這些寶貴經驗能為日後的政策提供重要參考,更可以促使更多私人住宅加入約章。   以下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6月15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為進一步推動市民培養廢物源頭分類的習慣,並確保回收物得到妥善處理,環保署在去年6月為私人住宅物業推出《減廢回收約章》。正值本月約章推出一周年之際,我和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最近探訪了不同的參與屋苑,與居民、清潔工友和物業管理職員深入交流,了解約章推行的情況。從各方的積極參與和成效可見,香港在源頭減廢和回收方面正穩步向前邁進。   約章推出短短一年,已獲得約900個私人住宅物業響應簽署,覆蓋全港超過76萬個住戶,其中包括六成的大型私人屋苑住戶。參與屋苑除了在便利居民的位置設置六大類回收設施,包括紙張、金屬、塑膠、玻璃容器、紙包飲品盒及廚餘的回收桶外,更安排可靠的回收商妥善處理各類回收物,並定期向居民公布回收數據及交予環保署作記錄,確保整個回收過程公開透明,提升居民參與減廢回收的動力和信心。   在探訪沙田區一個簽署了約章的大型私人屋苑時,我看見每座平台出入口附近均設有完善的分類回收桶,方便居民參與回收。從屋苑張貼的回收數據可見,回收成績相當理想,在今年第一季,共收集到21,000公斤廚餘、5,900公斤塑膠,以及3,200公斤廢紙等的回收物,平均每戶每月回收量約6.3公斤。另一個位於將軍澳的大型私人屋苑同樣表現出色。該屋苑每一座樓層都設置回收桶,自去年6月參與約章以來,其玻璃及紙包飲品盒回收量分別錄得30%和110%的升幅,顯示在約章推動下,更多居民開始養成回收不同類別物料的習慣。   約章其中一個重點,是推動屋苑增設較少見的回收物料收集設施。多個參與屋苑已新增了紙包飲品盒和廚餘回收桶,鼓勵住戶在回收常見的紙張、金屬、塑膠以外,嘗試更多元化的回收。探訪過程中,居民代表分享了推行初期的經驗。由於部分住戶擔心紙包飲品盒和廚餘的回收會溢出飲料和餸汁,因而對設置回收桶有所顧慮。經物業管理公司和居民組織耐心解說,住戶同意先以試行形式開展。結果,參與的住戶都十分自律,不但妥善清洗紙包飲品盒,亦會紮好盛載廚餘的袋子,成功建立起衞生妥善的回收環境。事實上,現時本港的廚餘處理設施已具備篩選雜質(包括塑膠袋)的能力,市民可以安心使用塑膠袋盛載廚餘進行回收。   在視察過程中,我也特別留意到清潔工友和物業管理公司在回收工作上付出的努力。我實地視察了屋苑的垃圾房,觀察到各類回收物整齊存放,質素良好,充分反映前線人員在回收工作上的專業表現。清潔工友都表示自從居民進行分類回收後,垃圾量減少了,而引入智能廚餘機後,日常收集到的垃圾都明顯乾淨了。物業管理公司代表亦認同約章加強了居民整體乾淨回收的意識。 [...]

空中巡檢 隨機應變

無人機飛行不受地理限制,適合到偏遠地區巡查。中華電力的小型無人機團隊已在西貢西灣試驗超視距飛行,巡查架空電纜,效率比單靠工作人員徒步巡視提升逾四倍。   西貢試飛效果佳   中電的無人機巡查項目屬於低空經濟監管沙盒首批試點項目。在監管沙盒的框架下,小型無人機可在指定航線內,以可控和安全的方式在遙控操作員視線範圍外飛行,即超視距飛行。   中華電力輸電及供電業務部首席物流及運輸經理陳堅淳表示,中電向政府提交四條路線,既有市區也有偏遠地區,最先試飛的路線在西貢。   他說:「今年4月起,中電在其中一個試點西貢西灣進行超視距飛行測試,測試不同場景,包括由遙控操作員遙控無人機,也有用自動飛行模式巡查架空電纜。西貢西灣位置雖然較偏遠,但試驗過程信號接收良好。」   效率倍增省成本   中電不少架空電纜和輸電塔均位於較偏遠地區,以往依靠工作人員徒步巡視,平均每隊每日只可行走五公里路線,利用無人機的話,陳堅淳估計巡查效率可提升逾四倍,更可節省人力和運輸成本。   電力公司的輸電和高壓配電網絡龐大,其中架空電纜較易受天氣和環境等外來因素影響,近年極端天氣越趨頻繁,陳堅淳相信無人機在緊急情況和惡劣天氣下能大派用場:「惡劣天氣後,會有樹木倒塌、山泥傾瀉阻塞道路,妨礙工程人員到現場巡視。採用超視距飛行後,工作人員可在安全地方遙控無人機,飛往一些偏遠甚至危險範圍內巡查、檢修,也可加快安排維修效率,減低對客戶的影響。」 [...]

熱帶氣旋名單換入三新名字

天文台表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名單新增「布里」、「海星」和「天馬」三個名稱,取代曾造成重大傷亡和經濟損失的熱帶氣旋名字。   「布里」由韓國提出,意義為大麥;「海星」由越南提出,為棘皮無脊椎動物,通常呈星形;「天馬」由中國提出,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飛馬。   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和世界氣象組織轄下的颱風委員會於第57屆會議中通過採用上述名稱,取代「杜蘇芮」、「蘇拉」和「海葵」。   根據慣例,颱風委員會會考慮將造成重大人命傷亡和經濟損失的熱帶氣旋除名。

因時制宜 發掘環保新機遇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儘管全球貿易戰令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香港仍可透過創新、合作和政策引導,將環保挑戰轉化為新機遇,既能避免對營商環境造成過度衝擊,也可推進環境保護。   以下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5月17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有好幾位朋友問我,面對全球貿易戰和越來越複雜國際形勢,有一些國家和地區為應對挑戰,開始放慢了環境保護和減碳步伐,例如歐洲聯盟放寬原定今年起實施的汽車二氧化碳排放規定、加拿大聯邦政府今年4月1日起取消自2019年開始徵收的聯邦消費者碳稅、新西蘭政府放慢其減排目標等。在當前地緣政治緊張與全球貿易戰的背景下,香港可否也放慢一下環保步伐,先靜觀其變再謀劃前行?   環境保護是我們的國策,也是香港長遠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今年4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和公正轉型領導人峰會上表明:「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不會放緩,促進國際合作的努力不會減弱,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不會停歇。」   不過全球貿易戰緊張和地緣政治複雜,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確實面臨多方面的挑戰,尤其是對零售和飲食業等與消費密切相關的行業,風險猶高。香港市民和業界面對的種種威脅,我們不能視而不見,不作準備。所以我們必須要針對現時的大形勢,因時制宜來制訂推進環境保護的策略,才能讓我們以最少代價、最大效益來推進環境保護,也避免環保政策在這個艱難時期加重市民和經營困難者的負擔。   在當前形勢下其實有不少政策工具仍然可以發揮作用,既避免對營商環境造成過度衝擊,也能推進環境保護,穩步邁向可持續發展。有一些挑戰甚至可以轉化成為機遇,帶來經濟新增長點。回顧本屆政府推行一些環保計劃的經驗,我相信未來中短期香港可以按下列七個方向來推進環境保護:   1. 多用宣傳教育,改變市民行為,打造綠色生活文化   [...]

保護海港修訂條例生效

《2025年保護海港(修訂)條例》今日刊憲,即日生效。發展局表示,修例後可更有效地規範政府行使在維多利亞港進行填海的權力。發展局和相關部門正敲定配合條例修訂生效的行政指引,會在兩個月內完成並公開。   修訂條例上周三在立法會會議上三讀通過,訂明更清晰機制規管於維港進行的填海工程尤其是大型填海工程,以保護維港。   另外,修訂條例為改善維港功能和海濱而進行的小規模填海工程,以及在維港內進行的非永久填海工程,引入簡化機制,便利促進優化海濱供市民享用和加強海港功能的工作。   根據修訂後的條例,符合特定準則和公眾利益的改善海港填海工程和海港非永久填海工程,可按照經簡化的程序獲財政司司長批予豁免不受「不准填海推定」規限,為這類可便利民生的工程拆牆鬆綁。至於其他在維港內的填海工程則仍繼續受推定的嚴謹規限。   如要推翻不准填海推定,不但須考慮過往法院判決中就此提出而現已納入成為條例一部分的三個因素,更必須依循新訂的法定程序,包括就有關項目的凌駕性公眾需要擬備評估報告、公開該報告供公眾提出意見,以及將該報告和所收集的意見呈交由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裁斷是否足以推翻推定。   發展局表示,一直以來,任何政府部門或其他人士若計劃在維港進行填海工程,必須事先獲政府按條例作出考慮和批准。修例後將可更有效地規範政府行使在維港進行填海的權力。另一方面,條例的修訂沒有改變市民對行政當局的決定提出司法覆核的權利。   發展局指出,修訂條例體現政府對保護維港的承擔,也為長遠保護維港提供更堅實的法理基礎。此外,政府在貫通海濱和提升海港功能時,將有更大靈活性,有助促進善用海濱資源,共同創造大家引以自豪的維港海濱。   政府也一再表明並無計劃進行大規模海港填海工程以造地作房屋、商業或工業發展之用。

內地進口貓狗檢疫期減至30天

下月3日起,漁農自然護理署會把內地納入第三A組別,由內地進口的貓狗只要符合相關檢疫規定,並持有內地官方獸醫簽發的動物衞生證書,抵港後檢疫期會由現時的120天大幅縮減至30天。   新安排便利動物主人從內地攜帶寵物貓狗來港。從內地進口貓狗的申請人,必須確保動物符合第三A組別的各項規定和向漁護署提交所需證明,包括動物須植入合規的微型晶片、持有效的狂犬病和指定傳染病防疫注射證明書、持有內地官方獸醫簽發的動物衞生證書,以及在離境前不少於90天但不多於一年內抽取血液樣本,在漁護署認可化驗所進行狂犬病抗體滴度檢測並獲得合格結果等。   為確保檢疫規定得以嚴格執行,漁護署與內地當局同意首階段由深圳海關官方獸醫簽發動物衞生證書,詳細要求可向深圳海關查詢。從內地進口貓狗檢疫安排和申請程序詳載於漁護署網頁。

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公眾諮詢展開

為更新下階段《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政府今日展開公眾諮詢,就自然保育、深化主流化、能力建設、夥伴協作四個策略範疇,收集社會各界意見,諮詢期至7月11日止。   政府在諮詢中建議持續實施自然保育措施,確保生態系統健康,例如探討實施區域性保育措施、修復退化或消減中的生境、加強保育受關注物種等。   此外,政府提議進一步向社會推廣採納生物多樣性友善的措施,例如調配資源支持可持續利用及自然保育、鼓勵各界別把握生物多樣性相關機遇、支持社區培養守護大自然的責任等,從而建設一個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繁榮城市。   能力建設方面,政府建議策略性地投放資源於推動研究及人才培養,例如推動創新及高質量研究、促進知識轉移與人才培養、拓展機構以支持能力建設等。   至於夥伴協作,政府建議培養合作文化,例如與跨境及國際夥伴採取聯合行動、促進多方面經驗與資訊交流、鼓勵跨學科合作等,讓保育大自然的益處延伸至更廣泛的社群。   政府表示,會因應全球及國家在生物多樣性議題的最新倡議、本地的實際情況和條件,以及諮詢期內收到的意見,於今年稍後完成更新《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公眾人士可於截止日期前郵寄意見至九龍長沙灣道303號長沙灣政府合署五樓漁農自然護理署生物多樣性護理科,或以電郵、傳真(2314 2802)方式提交意見。當局也會邀請相關界別團體出席諮詢會。

We and our partners use technologies, such as first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personalise advertising and content based on your browsing habits, and to measure and analyse use so that we can improve our website and services. Learn more about this in our Cookie Policy and about the related use of your personal data in our Privacy Policy. You can allow all or manage them individually.